贫居
秋风山木飞,秋日独行时。
身共衣冠老,妻嫌富贵迟。
自分浇菊水,闲写咏贫诗。
此意不可说,夜窗明月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吹过树林,我在秋天独自前行。
随着年岁增长,我已然与衣服和帽子一同老去。妻子抱怨富贵来得太迟。
自己浇着菊花的水,闲暇之时写着咏叹贫困的诗篇。
这种情感难以言表,只有夜晚窗户旁的明月才能理解。
去完善
释义
《贫居》:作者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贫病交加的生活,表达了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注释:
1. 山木:树木。这里指秋天里的树木。
2. 独行:独自行走。
3. 衣冠:泛指士人。
4. 浇菊水:给菊花浇水。这里指诗人在贫病生活中,亲自为菊花浇水,表现出他的高洁品质。
5. 咏贫诗:吟咏贫穷的诗篇。
6. 此意:指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7. 夜窗:夜晚的窗户。
8. 明月:明亮的月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贫居》,作者以秋日为背景,展示了一幅清贫而恬静的生活画卷。首联“秋风山木飞,秋日独行时”描绘了秋天来临之时,树木凋零的景象,以及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这自然景象中的情境,衬托出诗人内心孤寂的情绪。
颔联“身共衣冠老,妻嫌富贵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他因贫穷而衣冠破旧,妻子也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对富贵有所渴望。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揭示出贫苦生活中难以言说的辛酸。
颈联“自分浇菊水,闲写咏贫诗”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他宁愿亲手浇灌菊花,也不放弃对诗歌的热爱。这里诗人以菊花的坚韧品质来象征自己的品性,体现了他虽身处贫困却仍保持高洁情操的情怀。
尾联“此意不可说,夜窗明月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不愿意轻易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只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窗外的明月倾诉自己的心事。这种情感表达的含蓄美,使全诗显得深沉而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贫居》是宋代诗人陈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贫穷的处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的笔下,简陋的房屋、破旧的家具和荒芜的庭院都显得那么质朴而生动。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种乐观的精神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力量。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世纪左右,即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然而,贫富差距仍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知识分子因为科举考试的不公或其他原因,无法得到官职,生活贫困。陈某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某可能正面临着生活的困境。他也许刚刚经历过一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他的家可能位于一个偏远的乡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然而,正是这些艰难的环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总的来说,《贫居》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尽管他们的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