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
小园吾所好,栽植忘劳形。晚果经秋赤,寒蔬近社青。
竹萝荒引蔓,土井浅生萍。更欲从人劝,凭高置草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很喜欢这个小花园,忙碌的种植让我忘记了疲劳。秋天时,果实变红;冬天临近时,蔬菜变得翠绿。
我用竹萝引导藤蔓生长,用土井引来萍水。我还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在高处建一个草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吾:我。
2. 好:喜欢。
3. 劳形:辛劳。
4. 晚果:指秋天的果实。
5. 经秋:经过秋天。
6. 赤:红色。
7. 寒蔬:指冬季的蔬菜。
8. 近社青:靠近土地神祭祀的时候变绿。社,古代农民在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别称为“春社”和“秋社”。
9. 竹萝:用竹子编织的容器。
10. 荒引蔓:荒芜地延伸藤蔓。
11. 土井:用土挖掘的水井。
12. 萍:一种水生植物,浮萍。
13. 从人劝:听从别人的建议。
14. 凭高:登高望远。
15. 草亭:茅草搭成的亭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小园”,实际是在描述诗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理想生活。诗人在首联便开宗明义地表达了对小园的喜爱之情,并且形象地描绘了在小园里辛勤耕耘、栽培的过程。颔联通过写果实成熟和蔬菜生长,展示了小园的美好成果,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生活的美好画卷。颈联则以细节描写展现诗人对小园精细的管理,竹子因疏于管理而肆意蔓延,土井水浅滋生萍藻,这既体现了诗人的勤劳精神,也透露出小园的自然和谐。尾联则是诗人抒发胸臆的笔墨,表达了希望能在高处建造一个草亭的愿望,以便可以登高望远,尽情享受小园的美好风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令人向往的生活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园》是唐代诗人李建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晚唐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建勋以诗文为寄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段时间里,李建勋的人生际遇颇为波折。他曾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在流放期间,他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更加坚定了为民请命的决心。此外,他还曾投身军旅,参加了平定黄巢之乱的战斗。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由盛转衰,国力日渐衰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民生疾苦、政治腐败。与此同时,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文人墨客纷纷涌入仕途,但他们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反而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这种环境下,李建勋以诗文为武器,揭露时弊,呼唤正义,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