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送汪尚书致政还乡
诸贤投绂孟前期,愧我需章独厚时。
勉徇礼经聊弭谤,敢贪荣禄计迁资。
归兮陶令惟三径,去矣君严有二宜。
处世功勋忘厚飨,人生知止要能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即依韵和诗。指依照原诗的韵律写出的和诗。
2. 汪尚书:汪藻,南宋著名文人。曾任尚书吏部郎中,后致仕回乡。
3. 致政:古代官员辞职退休。
4. 诸贤投绂孟前期:诸贤,指众多贤能之士。投绂,意指弃官。孟前期,孟春三月,春季的首月。这句意为许多贤能之士在孟春之际选择弃官离去。
5. 愧我需章独厚时:需章,亦作“须章”,意指等待时机。这句表达作者羡慕他人早早隐退,自己却仍需等待合适的时机。
6. 勉徇礼经聊弭谤:勉,尽力;徇,遵循;礼经,儒家经典之一,论述礼仪制度;弭谤,平息诽谤。这句话是说尽力遵循礼仪制度以平息他人的诽谤。
7. 敢贪荣禄计迁资:荣禄,荣华富贵;计迁资,计算升迁的资格。这句话表示不敢贪恋荣华富贵,只是考虑如何晋升而已。
8. 归兮陶令惟三径: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此句表示效仿陶渊明辞官归隐。
9. 去矣君严有二宜:君严,即君子。二宜,两种适宜的选择。这里意味着离开官场之后,成为君子有两种适宜的途径可供选择。
10. 处世功勋忘厚飨:厚飨,丰厚的俸禄。这句表示在尘世中建功立业,忘却了丰厚的俸禄。
11. 人生知止要能知:知止,知道适可而止;要能知,要时刻明白。这句话告诫人们在生活中要知道何时停止,这是需要时刻牢记的。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魏杞以“次韵”方式表达对友人汪尚书致政还乡的送别与敬意。首联表明汪尚书的隐退是众多贤士向往的先期之举,反衬自己身处高位却未能及时追随的惭愧之情。颔联则指出诗人曾勉强顺应礼教以平息诽谤之声,但不敢贪图荣华富贵而谋求升迁。颈联以陶渊明之“三径”比喻汪尚书的淡泊名利,以“二宜”来赞誉其远离世俗的高洁品质。尾联则是诗人劝勉汪尚书在纷扰世间淡忘功绩和厚待,领悟人生的真谛在于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送汪尚书致政还乡》是宋代诗人魏杞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魏杞作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等职。由于他为人刚直不阿,多次遭到权臣排斥。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宋朝在北宋灭亡后,南渡建立南宋政权。虽然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但此时国家内外矛盾重重,内有奸佞当权,外有金国侵扰。尽管魏杞一生多波折,但他始终坚守儒家的忠君爱国理念,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鞭策自己。这首诗便是他在送别友人汪尚书时,借送别之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