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岩豅寺劝农
王事忽来此,今朝天气新。
溪山浑是句,樽酒可无人。
幽鸟空惊梦,残花不当春。
飘然又归去,明月满衣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王老师的事情突然来到这里,今天的天气真是清新宜人。
绿水青山如此美景,可惜没有人为我们斟酒助兴。
听到幽深的小鸟啼鸣仿佛惊醒梦境,看到落败的花朵感到春天已经过去。
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我又回到了现实,只留下明月光华洒满衣裳和头巾。
去完善
释义
王事:指朝廷的事情。
岩豅寺:岩豅,指岩石形成的小洞或洞穴;寺,指佛教的庙宇。岩豅寺即位于岩石小洞中的寺庙。
劝农:指鼓励农民勤劳耕作。
溪山:溪水与山峰,通常用于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
浑是句:这句诗词采用了双关修辞手法,“浑是”意为全都是、都是;“句”既是诗歌中的句子,又可理解为田地间阡陌交错的景象。因此,“溪山浑是句”可以解释为:这里的山水景色就如同诗歌中交织的诗句一样美丽。
樽酒:指酒器中的酒。
幽鸟:生活在幽静地方的鸟。
当春:面对春天。
飘然:轻快地移动的样子。
又归去:再次离去。
明月:明亮的月亮。
满衣巾:布满了衣襟和袖子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到岩豅寺劝农”,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在岩豅寺劝农的情景。首联中,“王事忽来此”体现了公务繁忙,突然而至的场景。而“今朝天气新”则突出了诗人清晨来到寺院的清新气氛。中间两联着重于描写景色:“溪山浑是句”意味着山水之间充满了诗意;“樽酒可无人”则表达了人们欢宴畅饮的热闹氛围。然而尾联却笔锋一转,描述了“幽鸟空惊梦”和“残花不当春”的景象,显得有些凄凉和无奈。最后两句“飘然又归去,明月满衣巾”则以月光作结,反映出诗人在忙完公务之后,留下满怀感慨的心情以及明月相伴的宁静时刻。整首诗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切和对自然景色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到岩豅寺劝农》是南宋著名诗人魏杞在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魏杞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担任地方官员,他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劝勉农民勤于农耕,保证国家的粮食供应。在他担任官员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关心民生,倡导农业生产,因此写下了这首具有现实意义的诗歌。
在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疆土丧失于金人手中,江南地区成为了宋朝的经济重心,农业生产尤为重要。魏杞在诗中将农业生产视为国家的根本,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动对国家的重要性。
在魏杞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员,深知民间疾苦。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岩豅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希望农民能够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勤劳耕作,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粮食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