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其三
旁舍回廊接,重帘昼日开。
鸣蝉随雨退,疏雁拂云来。
吟兴降难韵,羁怀寄浅杯。
惊飙渐凄紧,又欲作寒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邻居的房屋和走廊相互连接,厚重的窗帘在白天被打开。
随着雨的来临,鸣蝉的声音逐渐减弱;稀疏的大雁在云层中穿梭而来。
在这美好的景色中,我寻找灵感以创作诗歌,同时借助饮酒排解心中的束缚。
突然,狂风变得寒冷刺骨,仿佛又要成为传递寒冷的信使。
去完善
释义
1. "旁舍":指旁边的房子或房屋群。
2. "回廊":曲折的走廊或走廊状的景致。
3. "重帘":重叠的窗帘或门帘。
4. "昼日":白天。
5. "鸣蝉":发出声音的蝉。
6. "随雨退":随着雨水退去。
7. "疏雁":稀疏的雁群。
8. "拂云":靠近或穿过云朵。
9. "吟兴":诗人作诗的兴致。
10. "降难韵":选用难以搭配的韵律。
11. "羁怀":被束缚的心情。
12. "浅杯":酒杯。
13. "惊飙":狂风。
14. "凄紧":寒冷且紧张。
15. "寒媒":指传递寒冷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诗的首联“旁舍回廊接,重帘昼日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秋天来临,白天渐渐变短,太阳早早就落下了,所以诗人说“重帘昼日开”。同时,这句也暗示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显得有些寂寥。
颔联“鸣蝉随雨退,疏雁拂云来”则描绘了在雨天过后,天空逐渐放晴的场景。雨水使夏日烦躁的蝉鸣暂时消退,而雁群却开始飞向南方。这两句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现了秋天的变化。
颈联“吟兴降难韵,羁怀寄浅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其中“吟兴降难韵”是指诗人无法找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羁怀寄浅杯”则是表达希望借酒消愁的心情。
尾联“惊飙渐凄紧,又欲作寒媒”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氛,风吹得更猛,天气变得寒冷,预示着冬天的来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 其三》是清代诗人商倚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时期,具体时间未详。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制度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一方面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新旧思想交替。
商倚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也经历了各种人生际遇。他或许曾在科举考试中受挫,对现实政治有些许失望,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是商倚在与朋友慎思交流的过程中创作的,他以“秋日同文馆”为开头,表达了对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景的回忆。在诗中,商倚展现了他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