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方别驾市上园

标题包含
过方别驾市上园
久为弦歌出,仍无三径资。还山种松菊,傍舍葺园池。门闭喧能隔,庭闲鸟亦知。一樽时自醉,犹笑弃官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为歌声传四方,依然缺少田园资。回到山中种植松菊,邻家修整花园池塘。关上门可隔绝喧嚣,庭院静鸟儿也知。随时可以独自沉醉,笑自己辞官太迟。
去完善
释义
1. 久为弦歌出:"久"指长期,"弦歌"指的是礼乐教化,这里代指为官从政。整句意思是说他长期在外为官。 2. 三径资:"三径"是古代隐士王霸隐居时所开辟的三条小路,后来成为隐逸的代名词。"资"是物资或者途径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财富或者权势。整句是说他没有隐居所需的条件。 3. 还山种松菊:"还山"即回到山林中,指隐退;"松菊"代表坚贞不屈的品质,这里可能寓意潘纬的个人品质。 4. 傍舍葺园池:"傍舍"即附近的民居;"葺"是修建、整理的意思,"园池"就是园林水池。整句是在描述他修缮附近的园池。 5. 门闭喧能隔:这句话的意思是关闭大门,就能隔断外面的喧闹。 6. 庭闲鸟亦知:在庭院里,连小鸟都能感觉到这里的宁静。 7. 一樽时自醉:"一樽"是一杯酒的意思;"自醉"是指自己喝酒至醉。 8. 犹笑弃官迟:"犹"表示转折,相当于"虽然"; "笑弃官迟"是笑着说放弃做官的时间太晚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潘纬的自画像,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诗人潘纬曾任地方官职,但他厌倦了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自己离开官场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久为弦歌出,仍无三径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他认为自己过去一直在追求名利,但现在发现这并不可贵。“仍无三径资”中的“三径”指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三条小径,象征着隐逸的生活。这说明诗人已经意识到名利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他开始向往隐居的生活。 “还山种松菊,傍舍葺园池”,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在山中种植松树和菊花,修缮附近的园林和水池,过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这种生活让诗人感受到了宁静与满足,也表明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门闭喧能隔,庭闲鸟亦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静谧与宁静。通过关闭院门,他可以隔绝外界的喧嚣,享受内心的宁静。连鸟儿都能感受到这份宁静,在庭院中自由飞翔。这种环境让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一樽时自醉,犹笑弃官迟”,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时常沉醉于美酒之中,但并没有因此感到颓废,反而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嘲笑那些还在追求名利的人,认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理想,错过了美好生活的机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潘纬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方别驾市上园》是南宋诗人潘纬创作的一首描绘园林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89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这一时期,南宋与金朝的战争暂时平息,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江南地区尤其繁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潘纬作为南宋的一名士人,对于国家局势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诗中通过对方别驾市上园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此外,他还在诗中表现出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关注。 当时,南宋政治腐败、民生艰难,社会矛盾激化,这也影响了潘纬的人生观和创作心态。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阶层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