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麟州城楼

标题包含
登麟州城楼
莫问戎庭苦,高栏是夕攀。 时清官事少,边静戍人闲。 雉堞临寒水,穹庐倚乱山。 皇恩正无外,不拟更移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咏(920年-1004年),字复之,自号乖崖,谥号忠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咏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州、转运使等地方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用询问军营的艰苦,如今的高墙随时都可以攀爬。 政治清明公事就少了,边境宁静士兵也有空闲了。 雉堞俯临着寒冷的水面,帐篷依偎在纷乱的群山之间。 皇帝的恩典无边无际,不需要考虑迁移边防关口的问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麟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神木县。 2. 戎庭:指军事驻地或边疆地区。 3. 高栏:指高楼。 4. 时清:时代清明,政治开明。 5. 官事:公事,政务。 6. 边静:边疆安宁。 7. 戍人:守边的人,士兵。 8. 雉堞:城墙上的矮墙。 9. 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10. 无外:无所不及,没有界限。 11. 拟:打算,准备。 12. 移关:调动有关机构或人员。
去完善
赏析
《登麟州城楼》张咏 本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麟州城楼上所见到的景象,既有宁静的边疆风光,也有深深感慨着和平与恩典的情绪。 首联中的“莫问戎庭苦”和“高栏是夕攀”意味着人们对于边防军辛勤工作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此的无尽敬仰。 颔联中“时清官事少”和“边静戍人闲”则表现了边境上的安宁生活,更是凸显出这个时期没有战乱的状态。 颈联“雉堞临寒水”和“穹庐倚乱山”通过对城楼和山川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边疆那令人神往的壮丽风光。 尾联中的“皇恩正无外”和“不拟更移关”传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疆土深深的热爱,以及坚信国家昌盛、国土完整的信念。 整首诗既是对边疆风光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麟州城楼》是宋代著名诗人张咏于公元984年左右在麟州城楼上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对人生、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公元984年这一时期,正值北宋初期,虽然社会稳定,但由于边疆战争频发,民生问题依然严重。张咏在当时担任麟州刺史,负责边防事务。作为一位关注民瘼的政治家,他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在登楼远眺时,自然会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深深的忧虑。 同时,张咏个人的命运也颇为坎坷。他曾三次被贬,但每次都能以坚韧的毅力和崇高的情操赢得世人的尊敬。他的官场生涯充满了曲折和磨难,这也使他更加珍视民间的疾苦和国家的安定。 在这首诗中,张咏通过对登楼所见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