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七十并不常见,扣除童年和老年时光。
中年短暂时间也不多,还要面对严寒酷暑和烦恼。
在花前月下尽情歌唱,举杯畅饮是必须的。
世人都想赚更多的钱,但官职越做越多不到头。
当官发财后反而忧虑丛生,自己的头发也早早变白。
春夏秋冬匆匆而过,钟声送走黄昏,公鸡报晓。
请你仔细看看身边的人,每年都有一度需要面对生死。
杂草丛中的坟墓高低不等,一半的坟墓一年到头无人打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古来少:在古代,人们的寿命普遍较低。
2. 前除幼年后除老:除去幼年和老年时期,剩下的中年时光并不多。
3. 中间光阴:指成年后的时光。
4. 炎霜与烦恼: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忧虑。
5. 金樽:指饮酒的器皿,这里借指喝酒。
6. 钱多赚不尽:形容人们追求金钱的欲望永无止境。
7. 朝里官多做不了:即使地位再高,也无法满足人们对权力的渴望。
8. 心转忧:指随着地位的提高,内心的忧虑反而增加了。
9. 头白早:指头发过早变白,暗示生活压力大。
10. 春夏秋冬捻指间: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1. 钟送黄昏鸡报晓:形容时间的流逝。
12. 埋荒草:比喻死去后被埋葬。
13. 一年一半无人扫:指坟墓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无人祭扫。

去完善
赏析
《一世歌》的创作者是明代才子唐寅。他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奈,传达了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诗句通过对比人生的时间与功名利禄的追求,强调了生命的宝贵,启示人们抛开忧虑和执着,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这首古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世歌》是明代著名才子唐寅的一首经典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正值明宪宗在位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他在少年时期便以才华横溢著称,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然而,唐寅的人生际遇却颇为坎坷。他曾在科考中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庶民。后来虽然得到平反,但他的仕途之梦已破灭,转而投身于文学和艺术创作。
在《一世歌》中,唐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他认为富贵荣华只是一世欢娱,而世事如梦,转眼即逝。这种观念反映了他在经历了人生波折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感慨。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朝成化年间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已经成为士人实现阶层跃升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个体命运,探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唐寅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