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秋香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描绘着悠长的蓝江水,在爱晚亭上欣赏那令人惆怅的枫叶。秋天的月亮柔和地照耀着寺庙,烟雾缭绕中,香火沿着经文所在的楼阁飘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唐寅:明代画家,文学家,苏州人,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2. 蓝江:指清澈的江水,这里可能指江南水乡。
3.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上,原名红叶亭,后改名为爱晚亭。
4. 秋月:秋天的月亮。
5. 溶溶:形容月光如水般柔和。
6. 佛寺:佛教寺庙。
7. 香烟:焚烧的香产生的烟雾。
8. 袅袅: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9. 经楼:存放佛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我爱秋香》是明代著名文人唐寅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诗中通过“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和“香烟袅袅绕经楼”四个画面,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首句“我画蓝江水悠悠”,以水墨画的笔触描绘了宁静的江水和天空,展现出秋天的宁静与高远。次句“爱晚亭上枫叶愁”,则通过“枫叶愁”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则是通过对佛寺和经楼的描绘,表现了秋天的寂静与肃穆。在这两句中,“秋月溶溶”和“香烟袅袅”两个细节,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与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我爱秋香》是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成化至嘉靖年间(约公元1465年至1567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值明朝中叶,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却表现出蓬勃的活力。尤其是在江南地区,繁荣的商业活动和科举制度的推动下,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这个背景下,唐寅的一生颇具戏剧性。他少年英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他的科举之路坎坷不断,最终未能入仕,这也使他对功名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以丰富的艺术才华和独立的个性,专注于诗画书法的创作,逐渐成为了一代名士。《我爱秋香》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他欣赏秋天的美丽,更赞美辛勤劳作的秋香,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而这种情感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所共有的,他们摒弃了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独立,努力用文艺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我爱秋香》不仅是唐寅个人的心灵写照,也成为了明代中叶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