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其十
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气芬芳月正饶。
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
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箫。
只恐月沉花落后,月台香榭两萧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个春天的夜晚,庭院里满是花朵和月光。花香弥漫,月色明媚。
微风轻拂,花枝摇曳,月亮的影子在花间跳跃。天空如一面镜子,映照着花儿与月亮的美景。
月亮高悬在空中,人们敲打着催花的锣鼓;花儿仿佛也在回应,传来阵阵悠扬的箫声。
只是担心,当月亮落下,花儿凋谢,月光下的露台和亭台会变得寂寞冷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宵:春天的晚上。
2. 花气:花的香气。
3. 月正饶:月光很明亮。
4. 探月影:指风吹动花枝时呈现出月亮的影子。
5. 天开月镜:形容明亮的月亮如镜子般映照大地。
6. 催花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来催促花朵开放。
7. 轻传:轻轻地传递。
8. 弄月箫:吹奏着月夜曲调的箫。
9. 月沉:指月亮落下,表示夜深。
10. 花落后:花朵凋谢。
11. 月台:赏月的台子。
12. 香榭:香气弥漫的亭台楼阁。
13. 萧条:草木凋零,景色凄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的美景。诗人以花、月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开篇便描绘出“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气芬芳月正饶”的景象,既点出了春天的繁荣,又衬托了月光的皎洁。接着,诗人在描写月色时,巧妙地运用了“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的诗句,使花与月的形象更为生动鲜明。
随后,诗人继续刻画月夜的美好:“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箫”,进一步表达了月夜的和谐与宁静。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诗人最后担忧地写道:“只恐月沉花落后,月台香榭两萧条”。这预示着美好的春宵终将过去,花朵和月亮都将消失。
全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意境优美,流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之情,令人陶醉在这美妙的月夜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其十》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此时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在这个时期,唐寅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他曾参加科举考试,却因卷入科场舞弊案而落榜,从此对官场失去了信心。此后,他专注于绘画和文学创作,逐渐成为了一代才子。他的诗才横溢,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唐寅所处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以花月为主题进行赋诗唱和,这是当时的一种文化风尚。因此,唐寅的这首《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也是受此影响而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以连珠体的形式描绘了花月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