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其十一
春花秋月两相宜,月竞光华花竞姿。
花发月中香满树,月笼花外影交枝。
梅花月落江南梦,桂月花传郢北词。
花却何情月何意?我随花月泛金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的花朵和秋天的明月相得益彰,月亮与花朵各自展现其光彩。
在月光中花朵盛开香气弥漫,而月亮则让花的影子交织在一起。
梅花的月亮映照着江南的梦,桂花的花朵承载着楚北的词。
花与月之间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呢?我随着花和月的光芒一起畅饮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春花:春天的花朵。
2. 秋月:秋天的月亮。
3. 两相宜:两者都适宜或合适。
4. 月竞光华:月亮争相散发光辉。
5. 花竞姿:花朵争相展示自己的姿态。
6. 发:绽放。
7. 香满树:香气充满整棵树。
8. 笼:笼罩。
9. 影交枝:光影交错在树枝之间。
10. 梅花月落:梅花的月亮落下。这里指梅花盛开的时节渐渐过去,月亮也逐渐落下。
11. 江南梦:江南的梦境。这里指对江南美好景色的怀念。
12. 桂月花传:桂花盛开的月亮传递。这里指桂花盛开时的美好景象。
13. 郢北词:古代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的诗篇。
14. 却:表示转折,相当于“然而”。
15. 何情:什么情感。
16. 何意:什么意思。
17. 泛金卮:在金杯里漂浮。这里指饮酒作乐。金卮是古代一种金属制的酒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春花的烂漫与秋月的皓洁相互映照,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花儿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而月光则在花儿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明亮。诗人用梅花的凋谢和桂花的飘香来表达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一句“我随花月泛金卮”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其十一》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这是唐寅人生中颇具戏剧性的时期。
此时,唐寅正值壮年,才华横溢,科举失败后毅然决然投身绘画和文学创作。然而,他并没有完全从科举失意的阴影中走出来,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着施展抱负。在这种矛盾交织的情感下,他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
与此同时,明朝正处于经济繁荣的时段,尤其是江南地区,城市和农村生活丰富多样。这种繁华富庶的社会环境,为唐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