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娃宫一首
释越来妖艳,穷吴事俊游。
笑谈遗庙社,绘罽及山丘。
鹓宿离宫瓦,龙移别浦舟。
楯陈金制巧,床莹玉光浮。
破雨惊枫落,驰烟入虎流。
莼羹摘千里,荷盖拥长洲。
缓缓花开陌,弯弯月照州。
轻风香迳暖,微步屧廊幽。
红喜鲈堪切,黄嗔蟹不收。
池痕测朝夕,乡思属温柔。
祇顾山衔日,何知饵带钩。
味于重处减,心记捧时谋。
鲸鬣翻溟渤,金星犯斗牛。
六千君子锐,二八国人忧。
泰伯三称让,姑苏一战休。
共沉那有井,独坠苦无楼。
人去扁舟远,僧来野寺修。
宫乌今骇散,台鹿任鸣呦。
月为朱栏暗,山含翠黛愁。
烛残新别泪,泉咽旧歌喉。
一代仇人事,千年壮士羞。
东门抉眼在,怒气溢潮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渐行渐艳丽的景致,与秀美山水共享豪杰传奇。
笑声依旧穿越历史的角落,使山川之间的美好景观更加璀璨夺目。
犹如凤凰栖宿过的宫殿瓦片,巨龙曾经漫游过的小河。
历经风雨的古老建筑依然金光闪耀,连玉石雕刻的床铺也有璀璨的光泽。
枝叶破碎像枫叶般飘落,云彩掠过,宛如虎口流水般奔腾不息。
采摘千里之外的新鲜莼菜,荷花簇拥下的美丽湖泊。
花影婆娑的路上,月亮照亮了一片地方,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出去。
微风吹过花香四溢的小径,脚步轻盈行走在寂静的长廊上。
鲜美的鲈鱼让人感到欢喜,而鲜美的螃蟹却不能让人安心收起。
清澈见底的池塘显露出时间的痕迹,让人想起远方的家乡和那段温暖的岁月。
俯瞰山间的落日,又有谁知道哪是诱饵,哪是真正的财富呢?
美好的味道在厚重的美食中减弱,记忆中最深刻的却是最初品尝的时刻。
如同鲸鱼跃出水面一样震撼,星空中银河闪耀如金。
六大才子一起举杯欢庆,全国人民都为之担忧。
英雄齐聚一起,让人想起泰伯三让天下的传说,姑苏的一战得以结束。
有谁愿意一同沉入水底,谁在悲痛中没有高楼可以依靠。
人渐行渐远,留下孤独的船只,僧侣们则在寂静的山寺间修行。
被惊吓四散的乌鸦,任由鹿群在山台上呼叫。
月光暗淡,山间弥漫着令人愁绪的翠绿。
烛火摇曳伴着新离别时的泪水,泉水涌出却无法掩盖旧日的歌声。
这千古不变的仇恨,让英勇的好汉蒙羞。
当时被斧头砍断的那扇门还在,气愤依然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去完善
释义
1. 馆娃宫:位于苏州灵岩山上,是吴国夫差为西施建造的宫殿。
2. 越来妖艳:指越国美女西施来到吴国,受到夫差的宠爱。
3. 穷吴事俊游:描述吴国因为美女西施而穷尽国力,沉迷于游玩。
4. 笑谈遗庙社:笑谈指吴国灭亡的历史事件,遗庙社指的是吴国的宗庙社稷。
5. 绘罽及山丘:描绘宫殿内外装饰得富丽堂皇。
6. 鹓宿离宫瓦:指凤凰等瑞鸟在宫殿的屋顶上栖息。
7. 龙移别浦舟:描述皇宫里的画船迁移到其他地方。
8. 楯陈金制巧:描述皇宫里的金制楯陈列得非常精巧。
9. 床莹玉光浮:描述玉制的床上散发着光芒。
10. 破雨惊枫落:形容突如其来的风雨使得枫叶飘落。
11. 驰烟入虎流:描述烟雾随着风吹飘散。
12. 莼羹摘千里:引用张翰因思念故乡的莼菜羹而辞官回乡的故事。
13. 荷盖拥长洲:描述荷叶繁茂地覆盖在水面上。
14. 花开陌:指花儿开放在原野上。
15. 弯月照州:描述月亮照亮了州城。
16. 轻风香迳暖:描述微风拂过,花香四溢。
17. 微步屧廊幽:描绘一个人在小径上漫步,脚步声回荡在寂静的走廊中。
18. 红喜鲈堪切:指红色的鲈鱼非常美味,适合切片食用。
19. 黄嗔蟹不收:形容黄色的螃蟹非常凶猛,不易捕捉。
20. 池痕测朝夕:通过观察池塘的水痕来判断时间的变化。
21. 乡思属温柔: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2. 祇顾山衔日:描述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
23. 何知饵带钩:形容人们往往忽视了危险的存在。
24. 味于重处减:描述味道在品尝多次后会变得淡薄。
25. 心记捧时谋:描述心中牢记着当时品尝美食的时光。
26. 鲸鬣翻溟渤:形容巨大的鲸鱼在海中翻滚。
27. 金星犯斗牛:描述金星出现在斗牛星座附近。
28. 君子锐:形容君子们才华横溢。
29. 二八国人忧:描述国家陷入困境,民众担忧不已。
30. 泰伯三称让:指泰伯三次让位于弟弟季历。
31. 姑苏一战休:描述姑苏之战的结局。
32. 共沉那有井:描述共同的沉没使得水井无法使用。
33. 独坠苦无楼:描述独自坠入水中,苦于无法找到救生楼。
34. 人去扁舟远:描述人们纷纷离开,乘坐小船远去。
35. 僧来野寺修:描述僧侣来到荒凉的寺庙修行。
36. 宫乌今骇散:描述皇宫里的乌鸦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37. 台鹿任鸣呦:描述台榭上的麋鹿随意鸣叫。
38. 月为朱栏暗:描述月光使得红色的栏杆变得昏暗。
39. 山含翠黛愁:描述青山与翠绿的树木显得忧伤。
40. 烛残新别泪:描述蜡烛即将燃尽,新的离别泪水涌上心头。
41. 泉咽旧歌喉:描述泉水无声地流淌,仿佛在怀念过去的歌声。
42. 一代仇人事:描述历史上发生的恩怨情仇之事。
43. 千年壮士羞:描述千年的英雄豪杰也为这些事感到羞愧。
44. 东门抉眼在:描述东门的眼睛依然存在。
45. 怒气溢潮头:描述愤怒的情绪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馆娃宫风景的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深沉的历史思考。
诗的开篇,作者描绘了馆娃宫的美丽景色:“笑谈遗庙社,绘罽及山丘。”这句话描绘了馆娃宫的历史痕迹和周围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如“鹓宿离宫瓦,龙移别浦舟”,则进一步描绘了馆娃宫的宏伟壮丽。
接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馆娃宫周围的景物:“破雨惊枫落,驰烟入虎流。”这句话通过描写雨中枫叶飘落、烟雾弥漫的景象,展现了馆娃宫的宁静与美丽。此外,“莼羹摘千里,荷盖拥长洲。”这两句则描绘了池塘边的荷叶和莼菜,展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
随后,作者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述,展现了馆娃宫的生活气息:“轻风香迳暖,微步屧廊幽。”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在园中小径漫步的情景,表现了馆娃宫的繁华与生机。同时,作者还以美食为例,如“红喜鲈堪切,黄嗔蟹不收。”这句描绘了人们对鲈鱼和螃蟹的喜爱,展现出当时的饮食文化。
在描绘完自然风光和人文活动后,作者又转向了对历史的思考:“祗顾山衔日,何知饵带钩。”这句话表达出作者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慨,认为人们只看到了胜利者的辉煌,而忽略了背后的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接下来,作者又以“泰伯三称让,姑苏一战休。”这两句回顾了泰伯让位的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权力和战争的反思。
最后,作者通过对馆娃宫现状的描绘,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月为朱栏暗,山含翠黛愁。”这两句描绘了月亮照耀下的红色栏杆和青山翠黛,表现出作者的忧郁情绪。紧接着,作者又以“烛残新别泪,泉咽旧歌喉。”这两句描绘了曾经的欢乐时光已不再,只剩下眼泪和歌声的回忆。
这首诗通过对馆娃宫的描绘和历史回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馆娃宫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前后。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蒙古帝国侵略的危机之中,王阮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阮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都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感慨。他早年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求学,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立下报国之志。然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百姓疾苦,使得他忧心忡忡。后来,他辗转流离,曾担任过地方官吏,看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更加坚定了忧国忧民的信念。
当时,南宋政权内外交困,面临着北方蒙古帝国的强大压力。金朝灭亡后,蒙古军队继续南下攻宋,南宋朝廷虽极力抵抗,但实力悬殊,局势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王阮以馆娃宫为题,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谴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