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宾客外集
七言常爱中山好,百首犹存外集多。
大约晚年知性命,一时清韵入中和。
森张剑戟虽无敌,隐约瑕疵惜未磨。
三遶花栏俱读尽,杜陵回首鬰嵯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特别喜欢中山的美好景象,收集的诗篇有很多散落在外的。
大概晚年的生活懂得性命的意义,那时的清新韵味融入了平和的生活。
如同森林中排列的剑戟虽无人敌,但仍有隐约的瑕疵可惜没能完美无缺。
在花坛边环绕多次阅读完毕,回头看到杜甫的郁郁葱葱之景,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刘宾客:即唐朝诗人刘禹锡,他曾任太子宾客,所以又称为刘宾客。
2. 中山:这里指刘禹锡的故乡中山(今广东中山市),他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3. 外集:相对于刘禹锡的诗文集《刘宾客集》而言,“外集”指的是那些没有被收入集中的诗作。
4. 大约晚年知性命:这句是说刘禹锡在晚年的时候开始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谛。
5. 清韵:指诗歌清雅的韵味。
6. 中和:这里指中和之美,是儒家美学的一种境界。
7. 森张剑戟:形容刘禹锡诗歌中的雄浑之气。
8. 隐约瑕疵:指出诗歌中还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
9. 三遶花栏:形容多次阅读刘禹锡的作品。
10. 杜陵:指唐朝诗人杜甫,他是刘禹锡的前辈,也是他的偶像。
11. 欝嵯峨:形容杜甫的诗歌创作才华无人能比。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作品诗的感悟。诗歌首先表达了对于刘禹锡的中山外集的喜爱之情,认为其诗意深远,寓意丰富。接下来推测刘禹锡在晚年时开始关注生命的意义,并在此阶段将这种深刻领悟融入了诗歌之中。同时指出了刘禹锡的诗具有剑戟般刚毅的风格,但也存在一些未尽完美的部分。最后提到自己在花栏前反复阅读,感慨刘禹锡的才华横溢。整首诗充满对刘禹锡及其作品的敬意与喜爱,并引发了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刘宾客外集》是一首宋诗,作者为冯山。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冯山经历了人生的许多起伏,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
当时,中国历史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局面,国家相对安定。然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这也使得冯山这样的文人士大夫面临严峻的考验。
冯山在阅读刘禹锡的《刘宾客外集》时,对刘禹锡的才情和人格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刘禹锡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当时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虽然他的人生经历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质,这对冯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冯山表达了对刘禹锡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感慨。他在诗中写到:“独抱成书四海空,刘公本自不讨功。后来诸老休相妒,未必当年胜阿戎。”这句话表达了冯山对刘禹锡才华和人格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己人生遭遇的坦然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