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浦
暑风披拂瘴烟收,独倚危楼豁远眸。
万叠山围城堞古,一湾江抱海槎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日的轻风吹散了瘴气,我独自站在高楼上,放眼望去。周围的山峦环绕着古老的城墙,一湾江水如同海上漂浮的船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横浦:指的是横浦关,是古代南越国的一座关卡,在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境内。
2. 披拂:形容风吹动的样子。
3. 瘴烟:指南方山林间湿热产生的雾气,有毒,会使人得病。
4. 独倚危楼:独自站在高楼上。
5. 豁远眸:开阔视野。
6. 万叠:形容山峰众多且重叠在一起。
7. 城堞:指城墙上的雉堞,即城墙上用作防御的短墙。
8. 一湾:一条弯曲的水道。
9. 海槎:指沿海的小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暑风的描绘,展现了炎炎夏日中难得的清凉之感。同时,通过“披拂瘴烟收”的描写,表现出诗人身处横浦时的惬意与开阔视野。诗人独倚危楼,放眼远望,感受到周围群山环绕,江水环抱的壮丽景色。
在诗人的眼中,古老的城堞与江边的海槎相互映衬,形成了富有历史感和神秘感的画面。整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历史的感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古人的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横浦》是明朝诗人徐安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年,大约在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明朝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徐安国正值壮年,他的生活充满了激情和理想。他投身于政治,希望能在国家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他也看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贫富差距、官僚腐败等,这些都让他感到忧虑。
在这个时代,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朱元璋大力整顿朝纲,提倡节俭,整顿法制,使国家逐渐走上了正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政治逐渐腐败,人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徐安国通过《横浦》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