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分绣阁
新阁何隆隆,经营自兹岁。
其前山送青,其下竹交翠。
景物日夕佳,登临春秋异。
治中公事暇,领客共留憩。
四座欢相酬,寿主珍重意。
向来蓬瀛上,视此毋乃媿。
主称客意好,是事幸且置。
拄颊饱看山,朝来殊爽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阁何隆隆,经营自兹岁:新阁为什么如此喧闹,自从那一年开始营建。
其前山送青,其下竹交翠:它的前面山峰连绵不断,山下的竹子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景物日夕佳,登临春秋异:无论早晚风景都美丽如画,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治中公事暇,领客共留憩:政务闲暇时,带领客人一同在此休息。
四座欢相酬,寿主珍重意:四周欢声笑语,主人对客人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
向来蓬瀛上,视此毋乃媿:一直以来,蓬莱仙境都是人们向往的地方,看到这个景象,不禁感到有些惭愧。
主称客意好,是事幸且置:主人称道客人兴致高,大家就一起放下手头的琐事。
拄颊饱看山,朝来殊爽致:撑着脸尽情欣赏山景,清晨到来时的感觉特别清新。
去完善
释义
1. 新阁:指新建的楼阁,这里指的是分绣阁。
2. 何隆隆:形容楼阁高大壮观的样子。
3. 经营:筹划营造,这里指分绣阁的建设过程。
4. 兹岁:这一年,这里指分绣阁建设的年份。
5. 其前山送青:指分绣阁前面青山环绕的美景。
6. 其下竹交翠:指分绣阁下方翠竹繁茂的景象。
7. 景物日夕佳:描述分绣阁周围景色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很美丽。
8. 登临:登上高处,这里指登上分绣阁。
9. 春秋异:指四季不同,这里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变化。
10. 治中:官职名称,这里是诗人的自称。
11. 公事暇:处理公务之余。
12. 领客:带领客人。
13. 留憩:停留休息。
14. 四座:指在座的人。
15. 欢相酬:大家高兴地互相敬酒。
16. 寿主:祝福主人。
17. 珍重意:希望主人保重身体。
18. 向来:从前,这里指诗人以往游历过的蓬莱仙境。
19. 毋乃媿:难道不感到惭愧,这里表示诗人觉得眼前的分绣阁美景并不逊色于仙境。
20. 主称客意好:主人称赞客人的美好意愿。
21. 是事幸且置:指把一切事情都放下,专心欣赏眼前的美景。
22. 拄颊:用手支撑脸颊。
23. 饱看山:尽情欣赏山景。
24. 朝来:早晨开始的时候。
25. 殊爽致:特别令人心旷神怡。
去完善
赏析
《寄题分绣阁》赏析:
洪迈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新建的楼阁、四周的山景和竹林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主人翁分绣阁的优雅环境。在“治中公事暇,领客共留憩”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主人翁在处理公务之余,与客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分绣阁》是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洪迈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歌颂了闺阁中的女子才华横溢,富有才情。然而,通过诗歌的笔触,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描绘这一场景时所流露出的一种淡淡哀愁和惋惜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外有金人入侵,内有政治斗争激烈。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深受国破家亡之苦,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一时期,洪迈的个人经历也相当丰富。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他曾历任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到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处境有着深刻的体会,这种感受也反映在了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繁荣期,文人们崇尚诗词歌赋,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然而,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既要面对外部势力的侵略,又要承受内部政权更迭带来的动荡。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综上所述,《寄题分绣阁》这首诗歌既反映了当时闺阁女子的才情,又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的忧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乱和政治斗争的时代,而作者洪迈则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通过诗歌传达出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