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入村造寿器谩赋
功成身退从来少,绿野超然洗俗埃。
闲出西畴营六槚,胜传南极映三槐。
迎门村妇携儿拜,遮道田翁带犬回。
竞喜鸣珂归旧隠,争如鸥鹭不相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成功之后悄然隐退的人向来不多,在碧绿的原野上远离尘世。
悠闲地走出西边田野种植了六种农具,美丽的传说在南极映衬着三棵槐树。
村妇带着孩子们到门前迎接,田间的老翁带着狗走在回家的路上。
高兴地看到旧日的隐居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似乎与海鸥、白鹭等鸟儿相处融洽,彼此并不猜忌。
去完善
释义
1. 功成身退:比喻一个人在事业或功名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就隐退。这里指陈宗远辞官归隐。
2. 绿野:绿色的原野,这里指乡野田园生活。
3. 超然:超脱世俗,独立于尘世之外。
4. 洗俗埃:洗去世间的污浊之气。
5. 西畴:西边田野。
6. 六槚:古以六为阴数,故常用来指代丧事,此处可能指的是寿器。
7. 南极:指南极星,古人认为它象征长寿,所以这里也可能暗示寿器。
8. 三槐:一种树名,也泛指树木。
9. 村妇:乡村妇女。
10. 儿拜:指孩子向父母行礼。
11. 遮道:挡路。
12. 田翁:种田的老头。
13. 带犬回:带着狗回家。
14. 鸣珂:骑马慢行时马勒上的玉饰发出的声音。
15. 旧隠:指诗人以前的隐居地。
16. 争如:怎么比得上。
17. 鸥鹭不相猜:形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宗远看到政绩卓越的官员退休后回到家乡田园生活的场景。在首联中,“功成身退从来少”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能够在事业成功后选择急流勇退的人的赞美,这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与淡泊;而“绿野超然洗俗埃”则暗示了这样的生活能让人的精神得到净化。
颔联中的“闲出西畴营六槚”和“胜传南极映三槐”则通过叙述诗人在田野劳作的场景来展现其愉悦的心境。其中“六槚”和“三槐”分别指的是六种农作物和三种蔬菜,这里借指诗人的辛勤耕耘。而在颈联“迎门村妇携儿拜,遮道田翁带犬回”中,则通过描绘村民们对诗人归来的热烈欢迎,表现了诗人在家乡崇高的地位以及他与家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尾联“竞喜鸣珂归旧隠,争如鸥鹭不相猜”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这种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他以“鸣珂”比喻自己曾经的功名成就,然而在他看来,那一切都不及现在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更令他心满意足。这些鸥鹭看似简单的生活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资政入村造寿器谩赋》是宋代诗人陈宗远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陈宗远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不满现实中的腐败现象而选择辞官回乡。回乡后的陈宗远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田园风光和表达淡泊心境的诗篇。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政权建立后,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官僚体制的腐败问题,使得许多有志之士对现实感到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宗远选择了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
这首诗正是陈宗远在乡村生活中所感所悟的写照。他通过对寿器的描绘,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经历过世事沧桑之后,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