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村有题
一片青莎没古槎,满弯流水浸琼沙。
早梅先点腊前蕊,败菊尚开秋后花。
落叶尽随寒月少,好山还被晓云遮。
人生到处须回首,暗里流年损鬓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绿草覆盖的小径消失在古老的树干之中,满是弯弯曲曲的小溪流淌着闪烁如珠宝般的沙滩。
早开的梅花在腊月前就早早地绽放了它的花朵,而凋谢的菊花却在深秋之后依然顽强的开着它的花儿。
随着寒冷的到来,叶子几乎都落光了,好的山峰却被清晨的云彩所遮挡。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迁移和变化中度过,我们都需要常常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那些在岁月里悄无声息流逝的时光,已经让我们的头发变得苍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莎:一种绿色的植物,这里可能是指水草或者芦苇。
2. 古槎:古代的船只,这里用来形容河岸边的沉船。
3. 琼沙:美好的沙滩,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河中看到的美丽景色。
4. 早梅:早开的梅花,这里可能是指梅花在冬天开放的现象。
5. 腊前蕊:腊月前的花蕊,这里可能是指梅花在冬天开放的景象。
6. 败菊:凋谢的菊花,这里可能是指秋天后的菊花仍然开放的景象。
7. 落叶:秋天的落叶,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看到的秋天的景象。
8. 寒月:寒冷的月光,这里可能是指冬天的月光。
9. 好山:美丽的山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看到的美丽的山景。
10. 晓云:早晨的云彩,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看到的早晨的云彩。
11. 流年:流逝的时光,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感慨时光流逝。
12. 损鬓华:损害鬓角和华发,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导致的头发变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写人生哲理的诗歌。诗人陈宗远通过对青莎、流水、早梅、败菊、落叶、好山等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岁月的感慨。
首联“一片青莎没古槎,满弯流水浸琼沙”,描述了一片青翠的莎草覆盖了古老的木槎,弯弯的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水,浸润了岸边的白色沙石。这里的青莎、古槎、流水、琼沙构成了和谐的乡村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颔联“早梅先点腊前蕊,败菊尚开秋后花”,描写了早梅在寒冬来临之前就早早绽放,而衰败的菊花在深秋之后仍然盛开。这两句诗通过早梅和败菊的形象,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魅力,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颈联“落叶尽随寒月少,好山还被晓云遮”,描绘了寒冷的月光下,落叶随着季节的变化渐渐凋落,美好的山川却被清晨的云雾遮挡。这里的落叶和晓云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强调了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学会面对和适应。
尾联“人生到处须回首,暗里流年损鬓华”,是整首诗的点题之笔。诗人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常回顾过去,珍惜时光,因为岁月会在不知不觉间损害我们的容颜。这里流露出作者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村有题》是南宋诗人陈宗远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在诗人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在这个背景下,诗人以笔墨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陈宗远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青年时期,由于战乱和家道中落,他不得不离家避难,四处漂泊。这段经历使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激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身处这个动荡的时代,深感国家的危机和百姓的苦难。在这首诗中,他以“霜”、“荒草”等意象描绘了农村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同时,诗人通过“夜阑惊起雁”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