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晚

标题包含
冬晚
簷乐无风静自鸣,开窗亦复使眸醒。 投林倦鸟低翻翼,触纸痴蝇细有声。 篱外半悬红子落,墙间少见绿莎明。 阳生阴后春来近,准拟新诗为发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檐上的风铃静静地发出声音,打开窗户也让目光变得清晰。疲倦归林的鸟儿轻轻扇动着翅膀,落在纸上觅食的苍蝇发出微小的声响。篱笆外果实半挂在枝头,墙缝里绿草茵茵闪着光芒。阳光在阴暗之后更显明媚,春天临近,预备写下新诗来歌颂这生发之机。
去完善
释义
1.簷乐:即檐铃,风吹动悬挂在屋檐下的金属小铃发出声响。 2.开窗亦复使眸醒:打开窗户也能让人清醒。 3.投林倦鸟低翻翼:疲惫的鸟儿飞回树林。 4.触纸痴蝇细有声:苍蝇碰到纸张会发出细微的声音。 5.红子:红色的果实,这里可能是指成熟的柿子。 6.绿莎:绿色的草莎。 7.阳生阴后春来近:太阳出现,阴气消退,春天就要来了。 8.准拟新诗为发萌:准备写新的诗句来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去完善
赏析
《冬晚》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宁静景象和诗人对春天的期盼。首句“簷乐无风静自鸣”描述了屋檐上的乐器在静谧的空气中发出微弱的声音,表达了冬日宁静的氛围。第二句“开窗亦复使眸醒”则通过开窗的动作,传达了诗人对冬日阳光和清新空气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投林倦鸟低翻翼,触纸痴蝇细有声”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冬日黄昏时观察到的自然景象,以及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第五句“篱外半悬红子落”和第六句“墙间少见绿莎明”则通过对红色果实和绿色草丛的描绘,表现了冬日里自然界中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阳生阴后春来近,准拟新诗为发萌”,揭示了诗人期待春天的心情,表达了他希望通过创作新诗来激发生活的热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傍晚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晚》是南宋诗人陈宗远创作的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 在陈宗远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然而,这位诗人却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生挫折。他曾担任过县令等地方官员,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对自然风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这首《冬晚》诗中,陈宗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黄昏的景象:“疏林散霜树,野水衔晴空。”他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俗的厌倦。这种心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代的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