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汪表叔对袁府起借轩和韵
朱门虚老济川材,镜面芙蕖取次开。
莫怪偷光邻士壁,绝胜附火乞儿堆。
拂尘尚欠千寻竹,极目何须百尺台。
鱼鳖不知谁是主,也随流水向东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豪门内,年华已老却才华横溢的人们汇聚在一起,犹如镜面上的荷花争艳开放。不要责怪那些借用邻居家光线的人,他们的精神境界远超那些围着火堆取暖的乞丐。若要将尘埃拂去,还需要数千丈长的竹帚,放眼望去,又何必需要高耸入云的百尺高楼呢?水中的鱼虾并不清楚谁才是主宰,它们只是随着水流,自然而然地向东流去。
去完善
释义
1.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的大门,即汪表的宅第。
2. 虚老:徒然老去。济川材:本指治理国家的人才,这里比喻汪表未被任用而虚度岁月。
3. 镜面芙蕖:荷叶平滑如镜,意为汪表家池塘里的荷花盛开。取次开:竞相开放。
4. 莫怪偷光邻士壁:引用“凿壁借光”的典故,这里指借用别人的光,暗示汪表才华横溢。
5. 绝胜附火乞儿堆:意为自己宁可去请教有学问的人,也不愿去求教于那些平庸之辈。
6. 拂尘:佛家语,掸除尘埃,引申为超凡脱俗。千寻竹:古时有“八柱擎天,千寻发翠”的说法,形容极高的楼阁。
7. 百尺台:指高台。这两句表示在修身养性方面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不再追求物质享受。
8. 鱼鳖:代指百姓。谁是主:指谁是统治者。
9. 东:指东方的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府第园林的诗。诗中首先描述了府第的华丽门庭和园中盛开的荷花,表达出富贵人家的尊贵与优雅。接着用“偷光邻士壁”和“附火乞儿堆”这两个生动的比喻,突显了豪门的威严。同时,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其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及理想世界的向往,形象地展现了他的才情与视野。诗的最后两句,则以“鱼鳖”这一视觉形象,反衬出江水流逝的无常,暗示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题汪表叔对袁府起借轩和韵》是明朝诗人陈宗远创作的一首描绘友情和寄寓生活感慨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明朝,具体年份已不可考。在这个时期,陈宗远正致力于文学创作,努力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创作经验,并尝试将个人的人生际遇与社会历史环境相结合,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在此期间,社会矛盾、政权更迭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间接影响到陈宗远的创作风格与主题选择。他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对生活和人性的独到观察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领悟,共同构筑了这首诗的内涵。
陈宗远在诗中对友情的赞美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既反映出他自己所珍视的人际关系与生活理想,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委婉的表达手法及富有意境的画面,成为一首寓意丰富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