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桂花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郄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三秋:指农历九月,因为秋季的第三个月古称“季秋”。
2. 压众芳:在众多花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出众的。
3. 何夸:无须炫耀。
4. 橘绿与橙黄:古人认为桂花与橘树和橙子相比并不逊色。
5. 分下:分开,指桂花的种子从月亮上散落下来。
6. 天际香:形容桂花香气四溢,仿佛从天边传来。
7. 清影:指桂花的倩影。
8. 秋露白:秋天的露水洁白无瑕。
9. 新丛:新生的小桂花树。
10. 晚烟苍:傍晚时分的烟气呈现出苍茫的景象。
11. 高枝已折郄生手:郄生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郄克,他以善于射箭而著称。这里的意思是桂枝已经低垂到可以轻易折取的地方,就像郄生的弓箭手能够轻易射中目标一样。
12. 万斛奇芬:形容桂花的香气浓郁。
13. 贮锦囊:将桂花收藏在锦囊中,以保持其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咏桂花》,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桂花的美丽、香气四溢和品质高贵。首联“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以秋天为背景,表现出桂花在秋天的灿烂景色中独领风骚的姿态,同时也表现了它的高雅气质,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果实和花卉。
颔联“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诗人运用想象,把桂花种植在月亮之上,通过“分下月中种”的修辞手法,使桂花的形象更加神秘和高贵。同时,桂花香气扑鼻,如同从遥远的天际飘来的芬芳,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颈联“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桂花的清幽影子,以及傍晚时分的朦胧雾气,展现了桂花的别样风姿。尾联“高枝已折郄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诗人借古人郄生的典故,表示桂花的高贵品质和世人对其的向往,最后以“万斛奇芬贮锦囊”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桂花的深深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桂花的姿态、香气和品质,表达了对桂花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桂花》是明代诗人吕声之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所作。此时正值明朝中期,皇帝为明宪宗朱见深。吕声之本人则是浙江绍兴府新昌县人士,家境一般,父亲早逝,少年时代便依靠自己努力求学。吕声之能诗善文,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未能实现经邦济世的抱负,多时赋闲在家,偶尔出游寻访名胜古迹。吕声之所处时期,朝政渐衰,社会风气浮躁。而在这一背景下,诗人借咏叹桂花的美好气质,寓托自己清高独立、才华横溢却又怀才不遇的感慨。吕声之通过对桂花的描绘,赞美了它淡雅的香气和坚韧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在现实困境中的坚守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