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塞行五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出塞行五首 其二
出塞二千里,平沙白如霜。 探兵失单于,传是左贤王。 枭鸣金错竿,士气惨不扬。 中军一再鼓,万马赴敌场。 名酋不可得,杀伤略相当。 县鞍尽胡首,前驱橐駞羊。 幕府阅五符,半死半裹疮。 天子不录过,犹侯水中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奔赴边疆两千里,茫茫沙漠如白雪。 搜寻敌军失了主帅,传言说他是左贤王。 鹰击长空鸣金戈,士兵们斗志昂扬。 指挥部队猛敲战鼓,英勇的骑兵奔向战场。 敌军首领未擒获,双方损伤相差无几。 敌军人头挂在马鞍上,前方驯服了骆驼和羊。 军营中查阅战绩,一半的人活着却带着伤。 天子不追究过错,依然等待他们的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出塞二千里:指远离边境的戍边之地,距离边境两千里的地方。 2. 平沙白如霜:平坦的沙漠呈现出如同霜雪般的白色。 3. 探兵失单于:寻找敌方行动的侦查兵失去了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踪迹。 4. 左贤王:匈奴的官职名称,位在单于之下。 5. 枭鸣金错竿:在金错竿上悬挂的枭鸟鸣叫,用以激励士气。 6. 士气惨不扬:士兵们的士气低落,无法振作。 7. 中军一再鼓:主将战鼓再次敲响,命令全军进攻。 8. 万马赴敌场:上万骑兵奔赴战场迎击敌军。 9. 名酋不可得:未能捉拿敌军首领。 10. 杀伤略相当:双方伤亡人数大致相当。 11. 县鞍尽胡首:意指战场上留有很多敌人的首级。 12. 前驱橐駞羊:用作前锋的士兵牵着骆驼和马匹。 13. 幕府阅五符:在军营内检查战报和文件。 14. 半死半裹疮:形容士兵们有的死亡,有的带着创伤。 15. 天子不录过:皇帝不计较他们这次战斗的过错。 16. 犹侯水中乡:还期待着在水乡地带获得休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出塞行五首 其二》描绘了边疆戍楼的将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勇杀敌的场景。方一夔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勾勒出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和悲壮场面,展示了士卒们忠诚于国家、英勇战斗的精神风貌。诗中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如“出塞二千里,平沙白如霜”,以及战场上的残酷现实,如“名酋不可得,杀伤略相当”,都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度思考和对士兵们的敬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国家的忠贞和对将士们的关怀,如“天子不录过,犹侯水中乡”,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战争场景的真实写照,又有对士兵精神的热情赞美,展现了方一夔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塞行五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方一夔所作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宋朝末年,国家内外交困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方一夔经历了官场的失意和家庭的变故,深感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灭亡后,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但始终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强大压力。朝廷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下,方一夔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对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 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他以边关将士英勇抵抗外敌的事迹为楷模,激励自己要勇往直前,为国家尽忠,为人民尽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