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望
一窗虚白贮婵娟,木叶无风自飒然。
谁道家山孤负月,从初看到十分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扇窗棂映照着皎洁月光,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谁曾想到家乡的明月如此美丽,从一开始看见到现在已经完全圆满。
去完善
释义
1. 钱时:南宋诗人,其诗风通俗易懂,形式活泼。
2. 六月望:农历六月的十五日,这一天是传统的赏月佳节。
3. 一窗虚白:指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虚白,明亮的月光。
4. 婵娟:美好的人或物,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明丽。
5. 木叶无风自飒然:虽然没有风吹过,但树木的叶子也发出沙沙的声音。飒然,形容风声或物体碰撞发出的声音。
6. 谁道家山孤负月:哪里有人会说家乡的山辜负了月亮呢?家山,家乡的山水,代指故乡。孤负,辜负,失去机会。
7. 从初看到十分圆:从一开始看到月圆之时,到现在已经看到了非常圆满的月亮。
去完善
赏析
《六月望》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窗虚白贮婵娟”描述的是诗人在六月十五日的夜晚,独自一人欣赏着窗外那轮明亮的月亮,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木叶无风自飒然”则通过描绘树叶在无风的情况下仍然摇曳生姿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接下来的两句“谁道家山孤负月,从初看到十分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回到家乡共度佳节的无奈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人朋友的深切思念。整首诗以婉约的诗句展现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令人感受到那份浓郁的乡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月望》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即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
钱时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当时,金兵南侵,国土沦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钱时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希望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
在创作这首《六月望》时,钱时可能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几次遭受贬谪。然而,正是这种人生际遇,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更加坚定了他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信念。
此外,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南宋社会政治腐朽,官僚腐败严重,民生凋敝。这或许也是钱时创作此诗的原因之一,他希望通过诗歌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唤醒人们的良知,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