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
博山烟断嬾重添,屋角无声雀去簷。
午梦欲成鸡唤醒,卧看修竹映疎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博山的烟雾消失后又重新生起,屋角悄然无声,小雀已离开屋檐。
午睡时正要入梦却被鸡鸣声唤醒,躺着看那翠绿的竹子在稀疏的窗帘上映出倩影。
去完善
释义
博山:博山炉的简称,是古代的一种香炉,因为炉盖上的造型像群山而得名。这里用来代指香炉燃香时产生的烟雾。
嬾:同“懒”,懒惰的意思。
檐:房檐,屋顶伸出墙外的部分。
脩:高大的意思。
疏:稀疏的意思。
以上是对这首诗中难解字句的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作者在自家房屋中小憩的情景。首句“博山烟断嬾重添”中,“博山”是香炉的古名,这里代指室内的熏香;“烟断”是说香气渐散;“嬾重添”意味着诗人心情恬淡,并不急于再次点燃香炉。这种宁静的氛围与下句“屋角无声雀去簷”相照应,表示周围环境静谧而和谐。
接下来的两句“午梦欲成鸡唤醒,卧看修竹映疎帘”为诗的主题——“午睡”。诗人本想进入梦境,却突然被鸣叫的鸡声惊醒。醒后,他并没有马上起来,而是继续躺在床上,透过稀疏的帘子欣赏窗外的翠竹。诗人没有因为被打断午睡而感到烦躁,反而享受此刻静谧的时光,展现了其豁达的个性和悠闲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午睡》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蒙古大军已经对中原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这个背景下,诗人舒邦佐以一首《午睡》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舒邦佐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即有诗名,后来成为南宋末年的一位重要文人。他在世期间,南宋朝廷政治腐败、军事衰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这段时间里,舒邦佐深感忧虑,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出一份力,但现实却令他无奈。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时代命运的担忧和对家乡故土的眷恋。
在《午睡》这首诗中,舒邦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却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