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标题包含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 风景同前古,云山满上游。 苍苍来暮雨,淼淼逐寒流。 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年-约789年),字文房,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刘长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担...查看更多
朱朱宝宝62003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高处再次送别远去的朋友,心情惆怅如洞庭湖的秋天。景色与古代无异,山山水水遍布在远方。苍茫的天空下起了暮雨,广阔的水域随着寒冷的流水涌动。现在关中的事情,只有你和萧何一起担忧了。
朱朱宝宝62003
去完善
释义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其中词语注解如下: 1. 重阳日: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 2. 鄂城楼:鄂州的城楼。 3. 屈突司直:作者的一位朋友,他的官职是“司直”。屈突是他的名字。 4. 登高复送远:登高的传统风俗,此处也有寄托离别的意思。 5. 惆怅:形容伤感的心情。 6. 洞庭秋:借代指秋天,这里指的是岳阳的洞庭湖。 7. 风景同前古:这里的景色和古代一样美丽。 8. 云山满上游:云雾缭绕的山峰遍布在河流上游。 9. 苍苍:苍茫的意思,形容暮色四合的景象。 10. 淼淼:水波荡漾的样子,用来形容江水。 11. 逐寒流:随寒冷的水流漂去。 12. 今日关中事:指唐肃宗在位期间的事,关中地区发生了战乱。 13. 萧何共尔忧:希望朋友与萧何一起为国家分忧。 注意:由于古诗词具有广泛的解读空间,某些注解可能并不是唯一的解释,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理解。
朱朱宝宝62003
去完善
赏析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登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首联“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点明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登上高楼送别友人屈突司直的场景。其中,“登高”与“送远”相对,既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也暗示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而“惆怅”一词则传递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离别的伤感。 颔联“风景同前古,云山满上游”,描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这里的“风景同前古”并非指眼前的景色与前人所见相同,而是强调岁月变迁但自然风光依旧的美丽景致。“云山满上游”则是以白云、青山等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进一步突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 颈联“苍苍来暮雨,淼淼逐寒流”,写景的同时也寓含着象征意义。“苍苍”形容暮雨迷茫,“淼淼”则描绘江水浩渺的景象。这些景象既是自然界的真实反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传达了诗人对于即将远离的友人的担忧与牵挂。 尾联“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借用汉代名臣萧何辅佐刘邦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此处诗人以关中地区的安宁为己任,希望与友人共同分担忧虑,为国家尽忠尽职。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深深眷恋,也有对国家民族的深沉忧虑,呈现出一种凝重而深沉的诗风。
朱朱宝宝62003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在那时,由于政治斗争和宦官势力增强,李唐王朝逐渐衰落。尽管刘长卿的生平事迹较模糊,但在这一时期他可能经历过流放、贬谪等坎坷人生经历,因此在诗歌中表达了强烈的隐逸思想。 同时,从这首诗词的背景来看,天宝年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一方面,唐玄宗励精图治,促进了社会繁荣;另一方面,政治腐朽,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长卿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绪。此外,这首诗词还展示了重阳节的风俗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朱朱宝宝62003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