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诉事有以禅僧见况者
讼庭披诉者,道我似禅僧。
不悟无生理,安知最上乘。
修行心懒慢,溘睡日瞢腾。
说法还知否,宰官非所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县民诉事:县衙处理民间纠纷事务。
2. 有以禅僧见况者:这是形容有人把薛季宣比喻为禅僧。
3. 不悟无生理:不明白万物皆空的道理。
4. 安知最上乘:怎么能知道最高的佛学境界呢?
5. 修行心懒慢:对修行的态度比较消极。
6. 溘睡日瞢腾:形容一天到晚都在睡觉。
7. 说法还知否:教导别人道理难道你不知道吗?
8. 宰官非所能:身居官场不是我所擅长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对社会现象敏锐观察的诗作,其主题为对官吏职责的思考与质疑。诗中诗人以“禅僧”自比,讽刺那些为百姓申诉而置若罔闻的官员。诗人强调“无生理”和“最上乘”的概念,意味着官员应该觉悟到为百姓解忧的责任,而非浑浑噩噩度日。同时,诗人指出,官员不能像禅僧一样“说法”解决百姓的问题,从而揭示了当时官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这首诗富有深刻的社会哲理,表现出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县民诉事有以禅僧见况者》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薛季宣所作。薛季宣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他本人也是历经坎坷。
首先,关于诗歌的创作时间,本诗具体创作于薛季宣在南渡之后,约公元1149年-1206年之间。这个时间跨度大致涵盖了南宋初期到中叶,是南宋政治稳定时期和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金兵攻占北宋首都开封,迫使其南渡长江建立南宋政权。期间出现了许多抗击外侮、捍卫家国的英勇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
其次,薛季宣的一生也与这个时代的动荡息息相关。他是南宋初年的名士,出身官宦世家,曾任知县等职。但他并没有因为身份地位而选择回避现实问题,而是积极关注民间疾苦,通过文学手段表达民众的诉求。在此背景下,他写下此诗,向世人揭示当时民众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自己对禅僧看法的嘲讽。
最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还包括当时的宗教文化现象。宋朝时期,禅宗佛教在中国盛行,佛门子弟颇受社会尊敬,但也有一部分僧人借此逃避现实,置民众苦难于不顾。诗人用“禅僧”一词讽刺这种现象,呼吁文人关注民生,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县民诉事有以禅僧见况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南宋时期的历史变迁、诗人的人生际遇以及对禅宗佛教的关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深刻的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