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栏
倚栏有恨无人说,暮角吹梅寒声咽。
急风卷雨过鴈惊,吐下芦花一枝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倚靠栏杆心中有怨恨却无人可以倾诉,傍晚的号角声中传来《梅花落》的哀伤曲调。疾风吹过带来倾盆大雨,大雁受惊展翅高飞,吐下的芦花飘散在空中如同一片白雪。
去完善
释义
倚栏:指诗人靠在栏杆上。
暮角:傍晚的号角声。
吹梅:古乐府曲名,此处借指号角发出的声音。
寒声咽:形容声音低沉悲凉。
急风卷雨:形容风雨交加的场景。
过鴈:飞过的雁群。
芦花:芦絮,芦苇开出的花。
一枝雪:指落在地面上的芦絮像雪一样洁白。
去完善
赏析
《倚栏》一诗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倚栏听角、观风卷雨的景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幽怨和无奈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倚栏有恨无人说”,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倚栏望天,满怀惆怅却无人能诉说,突显了诗人孤寂的心境。接下来的“暮角吹梅寒声咽”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的氛围。暮色中传来号角之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苦,使得寒冷的夜晚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然景象:“急风卷雨过鴈惊,吐下芦花一枝雪。”狂风暴雨中的大雁受惊飞起,落下一片如雪般的芦花。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也暗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叹。大雁本是象征忠贞爱情的鸟,它们的惊慌失措正好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流露出诗人对爱情、友情或家国情怀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倚栏》一诗通过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及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了深沉的哀伤与无奈。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高超的意境营造出一幅凄美的画卷,使读者沉浸在诗人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汝鐩的《倚栏》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230年至1240年间,这是南宋宋理宗在位期间,也是南宋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国家内外忧患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赵汝鐩的人生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曾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最后辞官回乡。在这段时期,赵汝鐩深感官场腐败,百姓疾苦,因此他的诗歌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汝鐩创作了《倚栏》一诗。诗中通过对家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广大民众的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苦难现实。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笔触,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情感,成为了南宋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