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
夜来经雨学啼妆,今日摧红怨夕阳。
已落旋随春水急,强留还怯晚风狂。
应将别恨凭鶑语,更把归期趁蝶忙。
谁谓多情消不得,梦魂犹惜满栏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经过一场雨后,花朵显得犹如泪痕满面;如今,艳丽的红花在夕照下也显得愁怨满怀。花儿已经凋谢,随着溪水匆匆流淌而去;勉强挽留它们,却对晚风的狂暴心怀畏惧。既然别离之恨无法避免,就让它随风飘散吧;期盼归期的心情如同蝴蝶般忙碌不停。谁说离愁便无法消除?即使是在梦中,依然难忘那一地残香。
去完善
释义
1. 夜来:指夜晚来临的时候。
2. 经雨:经历雨水。
3. 学啼妆:模仿啼哭的妆容。这里借指花朵在雨中凋落的样子。
4. 今日:今天,现在。
5. 摧红:摧残红花。
6. 怨夕阳:埋怨夕阳即将落下,意味着一天的结束。
7. 已落:已经掉落的花朵。
8. 旋随:立刻跟随。
9. 春水:春天的河水。
10. 急:水流湍急。
11. 强留:尽力挽留。
12. 还怯:仍然害怕。
13. 晚风:傍晚的风。
14. 狂:猛烈。
15. 应将:应该把。
16. 别恨:离别的怨恨或愁绪。
17. 凭:依靠。
18. 莺语:黄莺的叫声。
19. 更把:更加把握。
20. 归期:回家的日期。
21. 趁蝶忙:趁着蝴蝶忙碌的时候。
22. 谁谓:谁说。
23. 多情:感情丰富。
24. 消不得:消耗不掉。
25. 梦魂:梦境。
26. 犹惜:依然珍惜。
27. 满栏香:形容满栏的花香。
去完善
赏析
《落花》这首诗,以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人通过对“落花”这一意象的描绘,揭示了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道理。
首联“夜来经雨学啼妆,今日摧红怨夕阳”,描述了花落的过程。夜晚经过雨的洗礼,花朵仿佛学会了哭泣的模样;到了白天,它们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悲伤。这里以“学啼妆”和“摧红怨”两个生动的拟人化手法,展现了花的哀伤。
颔联“已落旋随春水急,强留还怯晚风狂”,进一步阐述了花的命运。已经凋谢的花朵迅速地随着春水的流动消逝,而那些勉强留在枝头的花儿,在面对晚风的狂暴时,也显得恐惧不安。这里表现了生命的无奈和脆弱。
颈联“应将别恨凭鸎语,更把归期趁蝶忙”,则是以鸟和蝶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期望将别离的愁绪寄托在黄莺的歌声中,同时也希望能够借助蝴蝶的忙碌,找到回家的路。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尾联“谁谓多情消不得,梦魂犹惜满栏香”,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尽管生命无常,但诗人仍然珍视那些美好的回忆,渴望在梦中再次感受到满栏的香气。这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落花》是南宋诗人杨绘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40年至1194年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逐渐稳定,但仍在与金朝进行漫长的战争。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交织,使得文人墨客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个特殊时期,杨绘作为南宋的一位官员,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一生经历了宦海浮沉,曾官至吏部尚书,但因触怒了权臣秦桧而被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社会的现实有独特的见解,也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体悟。
《落花》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落花的形象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叹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诗人通过对落花的描绘,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