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茅山道中

标题包含
茅山道中
溪树重重水乱流,马嘶残雨晚程秋。 门前便是仙山路,目送归云不得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嘏,字承祐,号冷斋,唐代诗人。他的生卒年及出生地均不详,但据《全唐诗》记载,他主要活动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780-859)。 赵嘏的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戍楼、离别送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溪边的树木层层叠叠,水流曲折紊乱;马儿在微雨中嘶鸣,秋天的旅程即将结束。门前就是通往仙境的道路,我目送着飘荡的云彩却无法同行。
去完善
释义
1. 溪树:小溪边的树木。 2. 重重:层层叠叠。 3. 水乱流:水流混乱。 4. 马嘶:马的嘶鸣声。 5. 残雨:残余的雨。 6. 晚程:傍晚时分。 7. 秋:秋天。 8. 门前:家门前。 9. 仙山:神仙居住的山,此处指代茅山。 10. 目送:用眼睛送走。 11. 归云:回归的云朵。 12. 不得游:无法游览。
去完善
赏析
《茅山道中》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描绘旅程中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溪树、水流、马嘶、残雨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同时,通过“门前便是仙山路”和“目送归云不得游”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富有哲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茅山道中》是唐朝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745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赵嘏在官场生涯的上升阶段。 在这个时期,赵嘏以才华横溢的诗才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然而,随着官职的提升,赵嘏逐渐认识到官场的腐败和黑暗面,他开始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在这样的心境下,他选择了辞官回乡,开始了游历名山大川的生活。 在游历的过程中,赵嘏来到了茅山,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文的深厚底蕴,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亲人。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他写下了这首《茅山道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