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延州

标题包含
延州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二郎山脚下,大雪纷飞,我们立刻搭起了帐篷,学习那些在边疆的人们的坚韧精神。那洁白的雪就像是美丽的衣裳,让我们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了青春的魅力,而那满地的石油,就像是洛阳的尘埃,时刻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的宝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延州:古地名,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区,即今天的延安市。 2. 二郎山:指延州的二郎山,又名龙安山,地处延州城东南。 3. 雪纷纷: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 4. 旋卓穹庐学塞人:旋卓,快速建立;穹庐,指帐篷;塞人,边疆地区的居民。这句表示迅速搭建起帐篷,学习边疆居民的生存技能。 5. 化尽素衣冬不老:化尽,指冰雪消融;素衣,白色的衣服;冬不老,冬天不会老去,这里是指冰雪融化时,仿佛冬天的寒气尚未消退。 6. 石油多似洛阳尘:石油,即地下的原油;洛阳尘,泛指尘土飞扬的景象。这句意思是,石油开采的场面如同尘土飞扬的洛阳市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延州地区的风光与地貌,诗人在此地区亲身体验并观察到了冬天的景象。首句“二郎山下雪纷纷”,描述了二郎山下的雪花飘飘的景象,暗示出这里的冬天寒冷而美丽。次句“旋卓穹庐学塞人”,表达了诗人以牧民的生活为摹本,体验到了边疆的生活氛围。颔联“化尽素衣冬不老”,说明诗人身穿素衣,踏过皑皑白雪,体现了诗人坚韧的精神风貌。颈联“石油多似洛阳尘”,则说明了延州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是诗人眼中的一大奇观。全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和地域风情的描述,表达出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延州》这首诗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作,创作于公元1063年。此时正值宋朝国力繁荣,但北方边疆安全形势严峻的历史时期。诗人作为地方官员,以冷静的笔触描绘了边塞战场的风貌以及边疆将士的风采。 在沈括人生的这个阶段,他曾先后担任尚书司封员外郎、陕西转运使、河北西路察访使等职,对国防建设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洞察力。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戍边将士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沈括一贯关心国事的敬业精神。 在沈括生活的时代,北宋正处于对外防御、对内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阶段。由于辽、西夏等外患的侵扰,边境局势紧张,战争频繁。沈括作为政治家和军事观察家,时刻关注着边疆局势,并在诗作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当时的战斗场景和士卒们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