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楼
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
寨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悔上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连绵不断的野草紧贴天际,游人内心倍感寂寥,与季节无关。山寨西边传来凄厉的猿猴叫声,满怀悲苦后悔登楼赏景。
去完善
释义
《汉东楼》:本诗是北宋科学家、文学家沈括创作的山水诗。
1. 野草粘天雨未休:这句意思是,雨中的野草无边无际地蔓延着,雨水还没有停息下来。其中,“粘天”表示野草繁茂到与天空连成一片的景象;“未休”指雨水还在下。
2. 客心自冷不关秋:这句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客的孤独心境,这种心情并非由于秋天来临引起的,而是源自他自己的思绪。其中,“客心”表示游子的心情或思乡之情;“自冷”即自我感觉寒冷;“不关秋”表示并非秋天引起的寒冷。
3. 寨西便是猿啼处:这句描述了在营寨西边的地方,诗人听到了猿猴的啼叫声。其中,“寨西”是指营寨的西边;“便是”是表示就在那里的意思;“猿啼处”是指猿猴生活并发出叫声的地方。
4. 满目伤心悔上楼: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悲伤情感,他后悔上了这座高楼。其中,“满目伤心”表示满眼都是悲伤的景色;“悔上楼”表示诗人对自己登上高楼的行为感到后悔。
去完善
赏析
《汉东楼》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一首抒发羁旅伤感的诗作。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萧瑟的秋雨景色,将自身的愁绪巧妙地融入到景物之中。首句“野草粘天雨未休”,展现出绵绵细雨笼罩大地的景象,以及野草在雨水中湿漉的质感,同时亦寓意着作者愁绪的连绵不断。紧接着的“客心自冷不关秋”,既揭示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到寒冷的心境,也暗示出这种寒冷并非单纯的季节更替所致,而是内心情感的投射。
接下来“寨西便是猿啼处”一句,进一步突显了诗人所处的孤寂环境。寨墙西面传来的猿猴啼鸣,使氛围更加凄凉。诗人以此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孤独与无奈。而“满目伤心悔上楼”作为结语,则表明了诗人登上高楼后所见的苍凉景象使得内心愈发悲伤。这里的“悔上楼”意味着诗人原本希望通过登高望远来缓解内心的苦闷,然而却事与愿违,反而触景生情,让心中的哀伤愈发浓重。
全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旅途中黯然神伤的心情。诗人运用意境烘托、寓情于景等手法,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秋雨图。同时,从诗人对所观景象的感悟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深沉情感和无尽惆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东楼》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69年左右,当时沈括刚刚担任秀州(今浙江嘉兴)知州,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沈括生活的时代,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学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然而,由于官僚制度的腐败和边疆危机的加剧,北宋政权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沈括等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改革,试图振兴国家。
沈括本人学识渊博,不仅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还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有所涉猎。他在任秀州知州期间,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推行改革措施。这首《汉东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