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海楼

标题包含
望海楼
雨声林外尽,秋色望中添。 落日挂疏柳,远江横暮簷。 好风疑有意,堕叶故争帘。 为问楼中客,胡为尽日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雨水纷纷,树林中传来响亮的雨声;举目望去,秋天的景色更显浓郁。太阳西下,挂落在稀疏的柳树枝上,江水悠悠,傍晚时分登上高楼。轻柔的风似乎在撩人心弦,落叶纷纷扬扬,飘入帘内。试问楼上之人,为何整日沉浸于此呢?
去完善
释义
1. 望:这里是望海楼,是诗人观赏大海的地方。 2. 林外尽:指树林之外雨滴声消失。尽,消失。 3. 秋色望中添:秋天的时候眺望远方,感觉景色更加迷人。添,增加。 4. 挂:指太阳挂在天空中的景象。 5. 疏柳:稀疏的柳树。疏,稀疏。 6. 远江:远方的江水。 7. 横暮簷:指傍晚时分远处的江面显得宽广无垠。 8. 好风:好的风向。 9. 疑有意:似乎有故意的意味。 10. 堕叶:飘落下来的树叶。 11. 故争帘:故意争夺窗户上的帘子。 12. 为问:提问为什么。 13. 胡为:为什么。 14. 尽日淹:整天在这里滞留。尽日,整天;淹,滞留。
去完善
赏析
《望海楼》一诗描述了作者登上望海楼时所见之景及所思之情。诗人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景色凄迷的画面。首联“雨声林外尽,秋色望中添”描绘出雨过天晴后的景致:远处树林的边缘渐渐显现,在诗人眼中,仿佛秋天的颜色随着视野的开拓而更加浓厚。 颔联“落日挂疏柳,远江横暮簷”描绘出太阳即将落下的情景。夕阳挂在稀疏的柳枝上,显得宁静而安详;远方的江河之上,一层淡淡的暮色弥漫开来。诗人通过此联传达了黄昏时分那一份宁静与朦胧的氛围。 颈联“好风疑有意,堕叶故争帘”巧妙地将风和落叶纳入画面中,使整个景象生动活泼起来。迎面而来的好风似乎带着一种诗意,随风飘落的树叶也仿佛在与帘子嬉戏。诗人以此表达自然界的生机盎然。 尾联“为问楼中客,胡为尽日淹”则向楼中的人们提问:他们在这样的美景中究竟为何整日沉迷于此呢?此处暗示了诗人渴望与他们共享这种美好时光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海楼》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0年,即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此时沈括任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并担任安抚使一职。 在庆历年间,北宋边陲屡遭外敌侵扰,沈括积极投入防御工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军事经验。他巡视边疆时,望海楼是他登高望远的地方,也是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象征。在这一年里,他发表了《梦溪笔谈》等重要著作,充分展示了他作为科学家的风采。 在北宋庆历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繁荣。然而,对外战争的压力也日益严重,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不断挑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沈括既要担负边防重任,又要致力于科学研究。他的努力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