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秀州东湖

标题包含
游秀州东湖
柳色青天雨乍晴,鸭头细草绕堤生。 林间野日依依见,水底春光寸寸明。 犹喜乱花时入眼,可能万事顿忘情。 无端景物相料理,屡欲颠狂兴不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青翠,一场春雨刚刚停息,河边的细草环绕着堤坝生长。阳光透过树林洒落下来,显得依恋不舍;水底的春光一片明亮。更让人欣喜的是,在这缤纷的春花之中,心灵仿佛得到了抚慰,忘却了世间纷扰。然而面对这美景,却感到有些颠狂、失控,无法完全沉浸其中,享受这份美好的景致。
去完善
释义
1. 柳色:指春天柳树的新绿色。 2. 青天:蓝天。 3. 雨乍晴:形容雨后突然放晴的天气。 4. 鸭头细草:形容绿色的草像鸭子头一样嫩绿。 5. 林间野日:在树林中看到的太阳。 6. 依依见:太阳在树林中缓缓落下,光线慢慢减弱的景象。 7. 水底春光:水面下的阳光。 8. 寸寸明:形容阳光在水面下照射得明亮。 9. 犹喜:仍然喜欢。 10. 乱花:各种各样的花朵。 11. 无端:无缘无故。 12. 相料理:互相照应、照顾。 13. 颠狂:精神极度兴奋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秀州东湖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柳色”、“青天”、“雨乍晴”和“鸭头细草”等意象展示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对天气变化的敏锐观察;颔联中的“林间野日”与“水底春光”,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出春天的来临。 颈联则强调了诗人欣赏自然风光时的心情,看到各种花而心情愉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欣赏之情;尾联则以“无端景物相料理”来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并以“颠狂兴不成”来暗示自己被美景深深吸引,但理性又告诉自己不能过分陶醉于其中。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自然,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秀州东湖》是宋代科学家沈括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秀州东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生平经历来推测大概的时间范围。沈括生活在北宋时期,他曾在朝廷担任要职,后来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秀州(今浙江嘉兴)。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被贬期间创作的。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的人生际遇。沈括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打击,被贬至秀州,这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然而,在这种困境中,他并未气馁,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通过游览秀州的自然风光,抒发自己的情感。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与作者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并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沈括作为一位学者,他在文学、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这首《游秀州东湖》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才能,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