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观放鹘搏兔不中而飞去
秋霜濯空林,暮日在峰顶。
冥冥起长风,稍稍绝遗影。
骁禽值猛搏,俯取不待顷。
岂非求者乖,矫翮成远聘、未能谢榛莽,那用遽悼悻。
此心竟可怜,得失未宜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日的寒气洗刷着空寂的山林,夕阳在山顶落下。
茫茫中涌起猛烈的风,渐渐带走了残存的身影。
勇猛的鸟儿正奋力搏击,一瞬间便能捕捉到猎物。
这难道是因为追寻的目标出现偏离,让它们振翅高飞去远方寻找?
还没能完全脱离荆棘丛生的环境,何须急切地感到悲伤和愤怒?
这些内心情感实在令人怜惜,关于得到与失去的话题也不应成为我们的困扰。
去完善
释义
1. 海州:地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带。
2. 观放鹘搏兔:观看猎鹰捕猎兔子。
3. 不中而飞去:没有击中目标就飞走了。
4. 秋霜:秋天的寒霜。
5. 濯:洗涤,这里指霜冻使树木变得干净。
6. 空林:无人烟的树林。
7. 暮日:夕阳。
8. 峰顶:山峰的最高处。
9. 冥冥:昏暗的样子。
10. 长风:大风。
11. 稍稍:逐渐地。
12. 绝:消失。
13. 遗影:残留的影子。
14. 骁禽:勇猛的鸟类,这里指猎鹰。
15. 猛搏:猛烈地捕猎。
16. 俯取:低空抓取。
17. 不待顷:不一会儿。
18. 求者乖:追求的目标与实际情况相违背。
19. 矫翮:展翅飞翔。
20. 成远聘:飞往远方。
21. 未能谢榛莽:无法摆脱草木丛生的环境。
22. 那用:哪里需要。
23. 遽悼悻:急忙惋惜。
24. 此心:猎鹰未能捕捉到兔子的心情。
25. 得失未宜病:不应过于计较成功与失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察鹰鹫捕猎兔子未果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鹰鹫振翅高飞的场景,借以表现了壮志难酬的主题。全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人生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海州观放鹘搏兔不中而飞去》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创作的。沈括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沈括本人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对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沈括在海州观察鹰鹘捕猎的过程,他看到了鹰鹘在捕猎兔子时没有成功,失望地飞走了。这一幕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海州观放鹘搏兔不中而飞去》。
诗人通过描绘鹰鹘捕猎失利的场景,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诗人强调了鹰鹘作为自然界中的强者,在捕猎过程中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诗人也揭示了鹰鹘在面对挑战时的无奈和无力,暗示了自然界的残酷和无常。这种对人性和自然的思考,反映了沈括作为一个政治家、科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