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过临平湖
绿蒲浅水清回环,浪头雨急声珊珊。
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
败蓬半漏野更好,短缆数断迟转间。
谿翁此日乘浩渺,搔首坐哨烟云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菖蒲在水面摇曳生姿,波光粼粼;浪花拍打岸边,雨滴洒落,声音清脆。
船桨惊动了在远处栖息的大雁,它们翩翩起舞;晨雾笼罩着群山,使其显得更为神秘莫测。
残破的茅草屋在野外显得更为宁静,断裂的绳索似乎诉说着时间的故事。
溪边的老人此刻正享受着浩渺的江景,无奈地坐在那里,看着烟云间的景物。
去完善
释义
1. 绿蒲:绿色的水草。
2. 清回环:清澈的湖水环绕着。
3. 浪头:波浪涌起的地方。
4. 雨急:雨水下得大而快。
5. 珊珊:形容声音悠扬悦耳。
6. 画桡:绘有图案的船桨。
7. 宿霭:隔夜的云雾。
8. 败蓬:破损的蓬草。
9. 野更好:在野外感觉更美好。
10. 短缆:临时系船的短绳。
11. 数断:多次断开。
12. 迟转间:慢慢地转变方向。
13. 谿翁:居住在溪边的老人。
14. 浩渺:广阔无边。
15. 搔首:挠着头,表示困惑或思考。
16. 坐哨烟云:坐在烟雾弥漫的山间。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雨天泛舟于湖泊时的所见所感。开篇以“绿蒲浅水清回环”描绘了湖泊的静谧与清澈,而“浪头雨急声珊珊”则揭示了风雨来临时的生动景象。接下来,诗人通过“画桡惊起远近雁”和“宿霭欲乱高低山”展示了风雨中湖面的混乱和山脉的迷蒙。同时,“败蓬半漏野更好”传递出风雨过后自然界的清新与生机。结尾两句“谿翁此日乘浩渺,搔首坐哨烟云间”则是诗人的自我投射,表达了他在浩渺烟波中抚须静坐、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愉悦心境。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将雨中临平湖的美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过临平湖》这首诗是沈括在北宋时期创作的。
在这个时期,沈括正处于他人生中的一段低谷期。他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贬谪到了地方。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对科学、文学的热爱。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和文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沈括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视野开阔,对自然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