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天台冲寂道人

标题包含
赠天台冲寂道人
闻说能文山阁老,比年幽兴著林泉。 自开鹿苑知何门,不向虎溪今十年。 寥寥清言坐中士,皎皎寒月山间天。 不堪世俗看支遁,曾有篇章忆惠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文山的阁老,近些年在山林泉水之间过着隐逸的生活。他自己开了鹿苑却不知通往何处,已经很多年不在虎溪这个地方了。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闲聊着,月光照亮了山间的天空。他不想被尘世打扰,曾写过一些怀念惠连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天台:位于浙江的天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2. 冲寂道人:这里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修道者。 3. 闻说:听说。 4. 能文:擅长文学创作的才能。 5. 山阁老:指在山中隐居的高士。 6. 比年:近年来。 7. 幽兴:隐逸的兴致。 8. 著林泉:居住在山林之间。 9. 自开鹿苑:自己开辟的清静之地。 10. 何门:指哪个宗教门派。 11. 不向虎溪:虎溪是庐山的一处著名景点,此处借用来形容远离尘世喧嚣。 12. 寥寥:形容人少或声音稀疏。 13. 清言:高洁的言论。 14. 中士:中等资质的人。 15. 皎皎:明亮的样子。 16. 寒月:寒冷的月光。 17. 山间天:山间的天空。 18. 看支遁:指观察并理解修道的真谛。 19. 篇章:诗歌。 20. 惠连:南朝诗人谢惠连,此处指沈括的朋友或同道之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沈括写给天台冲寂道人的一首赞美诗。首句提到“闻说能文山阁老”,通过山阁老的形象描绘出冲寂道人在山林间修行的景象;次句描述了冲寂道人在山林间的幽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恬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四句通过“鹿苑”“虎溪”的典故,进一步描绘冲寂道人的高洁品质和超然物外的境界;第五句以“寥寥清言坐中士”表现道人对世人的启迪与教诲,使人深受启发;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支遁和惠连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道家哲理及文化传承的肯定。 整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和高远的意境,展现了天台冲寂道人的高尚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其隐居生活的敬仰与羡慕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沈括在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均有不俗的表现。他的诗作《赠天台冲寂道人》以抒发了个人内心情感和对人生哲学的领悟为特点,展现了他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这首诗的诞生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那就是重文轻武的宋朝。 在政治方面,当时的北宋朝廷由宋仁宗领导,经济繁荣但边境不稳,王安石变法即将展开。然而作为文人官僚的沈括并没有直接卷入政治斗争的风波之中,他在此时进入了一个相对闲适的生活状态。这一时期,他开始着手编写《梦溪笔谈》等著作,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总结。这使得他能够在诗歌中表达出许多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在生活中,沈括时常与道家学派的道人交流思想。他在此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具有深刻哲理的道家观念,这些观念深深影响了他。通过《赠天台冲寂道人》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沈括对这些观念的反思与内化,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名学者对社会现实与精神生活的积极追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沈括在这一时期的个人心路历程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