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欧阳先生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中是一簇牡丹花,还有一只猫。这幅画的品质好坏,他判断不出。这时候,他的姻亲——丞相吴正肃先生来了,一看到这幅画就说:“这是中午时的牡丹花。为什么呢?因为牡丹花瓣松散且颜色较燥,这正是中午时候的花的特征;至于猫的眼睛,在中午时分呈一条线状的黑点,这也是正午时刻猫眼的特点。如果是清晨或傍晚的牡丹,花朵会相对紧凑而且色彩润泽;而猫的眼睛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看起来是圆的,随着白天的推进,眼睛从圆形变得越来越狭长,到了中午就会像一条线一样。”这也是善于理解古人画作意境的体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欧阳公:即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古画牡丹丛:古代画家画的牡丹花丛。
3. 未识其精粗:还没有辨清其真伪和好坏。
4. 丞相正肃吴公:指吴育,北宋时期政治家,曾任宰相。
5. 姻家:指两家之间有婚姻关系。
6. 披哆而色燥:形容牡丹花的枝叶散开且颜色干燥。
7. 日中时花:中午时候的花。
8. 猫眼黑睛如线:形容猫的眼睛在正午时分呈一条细线。
9. 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早晨的牡丹花,花瓣紧闭而颜色鲜艳。
10. 猫眼早暮则睛圆:早晚时分猫的眼睛是圆的。
11. 日渐中狭长:随着太阳升起,猫眼睛变得狭长。
12. 如一线耳:像一条线一样。
去完善
赏析
《正午牡丹》是北宋科学家沈括记录的一段关于鉴赏古画的趣闻轶事。诗中的欧阳公(欧阳修)偶然得到一幅古画,画中描绘了一丛牡丹和一只猫。然而,他无法分辨画作的高下真伪。于是,姻亲的丞相正肃吴公(吴育)为他解开了谜团。吴公用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指出画中牡丹的花瓣稀疏、颜色干燥,乃是正午时分之花;而猫的眼睛呈现出一条黑线,也是正午时刻猫眼的特征。在清晨或傍晚时分,猫的瞳孔会呈现圆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瞳孔会在正午变得狭长。这段故事表达了艺术家要善于领会古人的创作意图,并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去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一首描绘牡丹的诗篇《正午牡丹》流传千古。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5年左右,正值宋朝盛世的仁宗时期。此时,沈括已经完成了他著名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的初稿,并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
在诗作的时间里,沈括正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对国家的发展和政策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此外,他还对自然科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这些都为他提供了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此诗通过对正午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现象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繁荣,文化艺术成就斐然,牡丹作为国花,象征着富贵吉祥,成为了人们喜爱的题材。在诗中,沈括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在正午阳光下展现出的独特之美,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