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丞相故宅
丞相旌旗久不归,虚堂宁止叹伊威。
绿槐楼阁山蝉响,青草池塘野燕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丞相:这里指的是陈平,汉朝的开国功臣,曾任丞相之职。
旌旗:古代军队或官员出行时用作标志的旗帜。
不归:不返回故乡。
虚堂:空无一人的厅堂。
宁止:岂只是。
叹伊威:感叹岁月匆匆,人已老去。伊威,即伊尹,是商朝的开国元勋,这里借指陈平的晚年。
山蝉响:山中的蝉鸣声。
野燕飞:田野间的燕子飞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陈丞相故居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故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其主人的怀念之情。首句“丞相旌旗久不归”,通过陈丞相的旌旗在故居中久久不返,暗示着丞相已离任或去世,体现了诗人对陈丞相的敬仰与怀念。接着,诗人描述了故居的宁静景象,“虚堂宁止叹伊威”,虽然丞相不再,但故居的厅堂仍在诉说着故事,感叹着时光的流逝。
随后,诗人通过“绿槐楼阁山蝉响,青草池塘野燕飞”两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故居周边的自然风光。绿树成荫的山蝉响声,生机盎然的青草池塘,以及自由飞翔的野燕,都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渲染了故居的寂静氛围,使得诗人的怀念之情更加浓烈。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陈丞相故居的形象,并通过对故居环境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陈丞相的敬仰、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陈丞相故宅》这首诗是宋代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1087年,正值北宋时期,距离诗人辞世的1094年仅差几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成果。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沈括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担任过朝廷的高官,后因党争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世事的沧桑变化,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陈丞相故宅的深深感慨。
同时,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也很值得注意。北宋王朝在国家治理、军事防御等方面都有不少成就。然而,由于政治上的矛盾和斗争,使得一些有才能的人受到排挤,甚至遭遇不幸。这其中就包括沈括和陈丞相等人。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激发了许多文人为他们创作传世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