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计
住山人少说山多,空只年年忆薜萝。
不是自心应不信,眼前归计又蹉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居住在山中的人很少谈论山的事情,只是每年都在想念那片绿油油的薛萝。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恐怕没有人会相信,眼前的归来计划又被耽误了。
去完善
释义
《归计》是宋朝沈括的诗作。以下是诗句的注释:
1. 住山:指在山林中居住,表达隐逸的生活态度。
2. 少:很少,罕见。
3. 说:谈论,议论。
4. 空只:空空荡荡地,独自。
5. 年年:每年。
6. 忆薜萝:怀念山林生活。薛萝指山间野生的藤蔓植物,这里用来象征山野隐居生活。
7. 自心:自己的内心想法。
8. 应不信:应该不相信。表示怀疑的态度。
9. 眼前:当前,目前。
10. 归计:归隐的想法或计划。
11. 蹉跎:指时间白白流逝,无所作为。
去完善
赏析
《归计》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一首表达思归之情的诗作。诗人以住在山中的隐士为形象,表达了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句“住山人少说山多”中,“住山人”指的是居住在山中的人,也就是诗人自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描述,强调了山中景色的丰富多样。而“少说山多”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厚感情,他想要分享这些美景,但又觉得言语难以尽述。
次句“空只年年忆薜萝”中,“空只”表示白白地,“年年忆薜萝”则描绘了诗人每年都想念着家乡的景色。其中,“薜萝”是一种植物,通常用来象征隐逸的田园生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三句“不是自心应不信”中,“自心”指的是自己的真心、本意。这句话是说,如果不是出自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表明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是真诚的,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愿望。
末句“眼前归计又蹉跎”中,“眼前归计”指的是眼前的归隐计划,“又蹉跎”则表示这个计划又一次被耽搁。这表明诗人虽然渴望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总的来说,《归计》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居住环境、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存在的思归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归计》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86年左右,也就是沈括被贬谪期间。这一时期,沈括的人生际遇跌宕起伏,他曾担任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要职,后因政治风波被贬至秀州(今浙江嘉兴)。在这段岁月中,他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思想交替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儒家文化传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社会阶层对传统观念产生了质疑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沈括作为一名具有先进科学理念的政治家,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自然显得尤为深刻。
在这首《归计》中,沈括通过对故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不甘。这种情感与当时文人墨客的离愁别绪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北宋诗歌的一大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