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佚老堂为江州陶宣德题

标题包含
佚老堂为江州陶宣德题
暂来林下问栖迟,已觉绦然悟昨非。 卧起见山宁用买,门墙无物可人挥。 茵连细草才容藉,淀染浓岚欲堕衣。 佳士要当怜寂寞,不应全为折腰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时来到树林中,询问休息的地方,已经觉得轻松愉快地明白了过去的错误。 安睡起床就能看到宁静的山景,不用花钱购买,门前也没有需要挥舞的东西。 嫩绿的草地刚刚可以容纳我躺下,山间的浓雾好像要沾染到衣服上。 优秀的人才应该会怜悯这种孤独,不应该完全为了谋生而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暂来:暂时到来;临时来到。 2. 林下:指树林之下,亦即隐居于山林之中。 3. 问栖迟:寻问林间幽寂之地,喻指暂时退隐。 4. 绦然:悠闲舒缓的样子。 5. 悟昨非:认识到过去的错误。 6. 卧起见山宁用买:意指看山不用钱。 7. 门墙:这里指居所门户。 8. 无物可人挥:没有东西可让人去挥洒。 9. 茵连:草地相连。 10. 细草才容藉:意思是草地很小,只能容纳极小的物品。 11. 淀染浓岚欲堕衣:渲染了浓厚的雾气似乎快要滴落下来。 12. 佳士:品德高尚的人。 13. 要当:应该。 14. 怜寂寞:同情并理解他们的孤寂之情。 15. 不应全为折腰归:不应该完全为了获取名利而归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沈括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不满。开篇“暂来林下问栖迟”,便已经传达出诗人在林间流连忘返的情景。接下来,诗人又以“已觉绦然悟昨非”来表达自己在山林间的感悟,以及对过去那些错误的选择的反思。 接着,“卧起见山宁用买,门墙无物可人挥”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其间生活环境的认可。“卧起见山宁用买”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到美丽的山景,而“门墙无物可人挥”则意味着在这个环境中没有什么可以让人产生兴趣的事物。这里也传达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拒绝与鄙夷。 之后,诗人又通过“茵连细草才容藉,淀染浓岚欲堕衣”来描绘山中美丽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自然环境的喜爱。最后两句“佳士要当怜寂寞,不应全为折腰归”则是诗人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的规劝,希望他们能够体会山林中的宁静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沈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他借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那些在名利场中挣扎的人的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佚老堂为江州陶宣德题》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家沈括在1067年左右创作的。当时他担任提举司天监的职务,负责管理天文、历法等方面的政府事务。 在这个阶段,沈括的政治生涯正处于上升期,他对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充满信心。然而,他也深知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佚老”为主题,表达了对于人生晚年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北宋时期,社会风气崇尚儒家思想,追求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沈括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自然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同时,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也使他认识到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有限性,这使他对人生的看法更加深刻。 结合这些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佚老堂为江州陶宣德题》这首诗既体现了沈括对政治事业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命运的哲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