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松亭
空堂无人日长哦,风松助我涧云和。
苍颜古木喜相似,爱子亦有凌云柯。
欢然相对默终日,意得那须言强多。
我身未得从心老,嗟尔系此成蹉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空荡荡的教室,我独自一人,时间显得漫长而宁静。唯有风声和松树陪伴着我。那古老的松树似乎也在向我倾诉它的喜悦,就如同爱护的孩子一样,它们也拥有高耸入云的枝干。我们在默默中对视,彼此充满了快乐与满足,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表达。然而我的身体还在,我的心却已老去,我只能感叹时光就这样流逝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松亭:位于北京昌平区明代清华园遗址内的一座亭子,明朝时清华园内建有“十松堂”,又称“竹阁”,现仅存十松亭一座。
2. 空堂:指室内空旷的厅堂。
3. 日长哦:指的是夏日漫长,诗人在闲暇之余感叹时光流逝。
4. 涧云和:涧云,指山涧中的云朵;和,此处意为配合。形容风吹动松树,形成像云一样的景象。
5. 苍颜古木:苍颜,深青色;古木,古老的树木。这里指的是松树的古老和高大。
6. 爱子:这里指松树的幼苗。
7. 凌云柯:凌云,高耸入云;柯,树木的枝条。这里比喻松树能够长高至云端。
8. 欢然:愉快的样子。
9. 默终日:整天沉默不语。
10. 意得:心意得到满足。
11. 那须言强多:意思是内心的满足感不需要通过言语来表达。
12. 从心老:随自己的意愿老去。
13. 嗟尔:叹词,表示惋惜。
14. 系此:连接在一起。
15. 蹉跎:指光阴虚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空旷的堂中与风松共处的场景。诗人以平和的心态与自然互动,借风松表达出自己像古树一样坚韧的性格。“爱子亦有凌云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风松一样茁壮成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沈括在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的诗作《十松亭》创作于庆历年间(1041-1048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低谷期。当时,他在朝为官,因受到政敌排挤,被贬为陕州通判。在这段时期,他不仅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家庭生活也陷入困境。然而,正是这段艰难的时光,激发了沈括的诗情画意,使得他在这期间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的历史阶段。作为政治家,沈括关注国家治理,思考民生问题;作为诗人,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感慨。《十松亭》一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沈括通过对十松亭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松树、亭子、山石、溪流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借诗抒发了自己遭受政治打击后的失落与无奈。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体现了沈括作为一个文学家的高超技艺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