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二
东来重见郭翻船,目极沧洲似渺然。
浪信小桡穿竹去,不知佳景向谁边。
白头赵将心仍在,多病莱芜灶不烟。
惟有王家风月地,时时客看满池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我看到郭翻了船;放眼望去,苍茫的水面似乎无边无际。
传言有小船穿梭在竹林间,我却不知道那美好的景色在何处。
尽管白发苍苍,赵将依然雄心壮志;而多病的杨仪却失去了生活动力,炉灶都没有烟火气。
只有王家的花园里,时光荏苒,却总有客人欣赏满池莲花。
去完善
释义
1. "东来重见郭翻船":这句的意思是,诗人从东边回来,再次见到了郭翻船的景象。其中,"东来"表示从东方来,"重见"表示再次见到;"郭翻船"是一个古代的船舶类型,这里用来形容船只的样子。
2. "目极沧洲似渺然":这句描绘了诗人放眼望去,看到的景色好像很遥远。其中,"目极"表示用眼睛看向远方,"沧洲"是指水边的陆地,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景物;"渺然"是形容景物看起来遥远的词语。
3. "浪信小桡穿竹去":这句描述了诗人看到的小船在竹林中穿梭的情景。其中,"浪信"是诗人自创的词汇,表达的是诗人对这种景象的一种感受;"小桡"是小船的意思,这里用来指代诗人在兴化的园池里看到的小船;"穿竹去"表示小船在竹林中穿梭。
4. "不知佳景向谁边":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好奇和向往。其中,"不知"表示不知道,"佳景"是美景的意思,"向谁边"是对美景去向的疑问。
5. "白头赵将心仍在":这句赞美了赵将虽白发苍苍,但英勇之心依然存在。其中,"白头"是形容年老的词语,"赵将"指的是赵国的一位将领,这里用来比喻有英勇之心的老人;"心仍在"表示勇敢的心依然存在。
6. "多病莱芜灶不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多病老人的关切之情。其中,"多病"是形容身体不好的词语,"莱芜灶"是古代一种烹饪工具,这里用来比喻生活;"不烟"是指没有炊烟,这里用来形容生活贫困。
7. "惟有王家风月地":这句描绘了王家花园的美景。其中,"惟有"是只有的意思,"王家风月地"是指王家花园的美景。
8. "时时客看满池莲":这句表达了诗人经常看到客人欣赏满池莲花的美景。其中,"时时"是经常的意思,"客看"是客人观赏的意思,"满池莲"是指满池的莲花。
去完善
赏析
《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东来的旅途中,重见郭翻船(指船只)的情景,以及对远处的沧洲美景的向往。接下来,诗人通过讲述小桡穿过竹林的美景,表达出自己对未知风景的期待。同时,诗人还通过赵将(赵国将领)和莱芜灶(汉代名厨)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一颗爱国之心。最后,诗人以王家风月地为依托,描述了满池莲花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二》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所作,创作于公元1040年左右。当时沈括担任镇戎军(今陕西固原)巡检,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战斗,表现出勇敢和果断。
这个时期,宋朝边境战事频发,边疆将士频繁调动,生活艰苦。诗人也在前线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这段经历使他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在政治方面,此时的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皇帝赵祯的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在外部,西夏对北宋构成严重威胁,双方时有战争发生。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文人墨客普遍关心国家兴亡,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括写出了这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他以兴化园池为象征,表达了忧国忧民之心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