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一
能文骑省幸邻船,多病中散自萧然。□桥鸟啼深竹里,晴渚梦绕杨花边。难分桃杏春满目,不断水月波如烟。□须移居速相就,已有的的新生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现将诗句译为优雅的现代白话文:
有幸靠近那船只,我在船上犹如骑马文士;病痛困扰着这个中散大夫,依然保持风度翩翩。鸟儿在竹林深处的□桥上啼叫,阳光明媚的湖边漂浮着杨花。春天里的桃花杏花难以分辨,满眼都是春色;水光潋滟,月色如梦,仿佛轻烟笼罩。必须赶紧搬家,以便与友人相聚,共享新生的莲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依照别人诗篇的韵律作诗。
2. 辛著作:指南宋诗人辛弃疾。
3. 骑省:古代官职名,这里借指辛弃疾。
4. 邻船:与辛弃疾互为邻居。
5. 多病:身体多病。
6. 中散:即文人散士。
7. 深竹:茂密的竹林。
8. 晴渚:阳光照耀下的洲渚。
9. 杨花:柳絮。
10. 难分桃杏:难以分辨桃花与杏花。
11. 不断水月:指倒映在水中的月影连绵不断。
12. 如烟:形容水波荡漾的景象如同烟雾一般。
13. □桥:诗句缺失处,此处根据诗意可理解为“桥”。
14. □须:诗句缺失处,此处根据诗意可理解为“必须”或“立刻”。
去完善
赏析
《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一》沈括赏析:
这首诗是沈括写给友人辛著作的唱和之作,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诗人对美好园池景色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画面生动形象。
首联通过“能文骑省”和“多病中散”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誉和对自身的感慨。这里的“骑省”指的是诗人以骑省的身份担任翰林学士,而“中散”则是指诗人因病辞官后的闲散生活。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又透露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颔联描绘了园池的美景,通过对鸟啼深竹、晴渚梦绕等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园池宁静、祥和的氛围。其中“□桥鸟啼深竹里”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鸟儿以人的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园池中的桃花、杏花和水月波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难分桃杏春满目”一句,通过对桃花、杏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而“不断水月波如烟”一句,则通过对水月波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通过“□须移居速相就”和“已有的的新生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新生莲”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诗人。其诗歌作品《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一》创作于公元1074年,正值沈括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
在沈括的政治生涯中,他曾担任多个要职,如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并多次出使边陲地区。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一系列政治活动,包括治理河道、平定叛乱等,为北宋王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也因政治斗争而受到排挤,曾一度被贬谪至南方。
《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 其一》的创作背景是沈括在杭州任知州时,当时的杭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园林艺术更是独具特色。沈括在此任职期间,曾与友人辛著作一同游览兴化的园林景致,并对这些园林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首诗便是沈括在对园林景致的赞美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