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春漏促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时光短暂,金盏烛火渐微。一夜间风吹竹林,恍若梦境依稀可见。
有位女子如美玉般婀娜,每晚在绣屏之间独自入睡。闲暇时抱起琵琶弹奏往事,她的眉毛如同远方的青山一样翠色浓重。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谒金门·春漏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独处的情景。首先“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形象地勾勒出时间的流逝,同时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下来“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通过风声与梦境的相互交织,传达了作者的思绪波动和对现实的逃避。
紧接着作者用“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展示了内心的期盼和幻想,以此慰藉心灵的孤独。而“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则表达了作者试图通过音乐来寻找曾经的美好回忆,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内心的忧郁。整首词以婉约的语言展示了一个孤独的心灵世界,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春漏促》是晚唐诗人韦庄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唐朝末年。
在这期间,韦庄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在年轻时便才华横溢,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朝廷的腐朽无能,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感到忧虑。于是,他开始关注民生疾苦,用自己的笔墨描绘社会现实。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随着黄巢起义的爆发,整个国家陷入混乱。战乱、饥荒、瘟疫等灾难接踵而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韦庄在此背景下,深感作为一名文人墨客的责任和使命,开始用自己的作品反映民间的疾苦。
在《谒金门·春漏促》中,韦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但同时也传达出时光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这首词既是韦庄对时代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