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
凭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远处极目远眺,一片美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这片土地从桃花盛开的地方一直延伸到蒲城县。河滩边,白鹭在清澈的水面上站立;原野上,人们在夕阳下耕耘劳作。远去的鸿雁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孤独的云朵在宁静中生成。我倚靠在窗前,整日不想回头,因为这楚水和吴山之间充满了深情厚谊。

去完善
释义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韦庄
1.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2. 晴川:阳光下的河流。
3. 展画屏:展开的画屏,比喻美丽的景色。
4. 桃塞:古代边塞要地,泛指边疆。这里可以理解为唐朝的北部边疆。
5. 蒲城: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区东。
6. 滩头:河岸浅水处。
7. 鹭:白鹭,一种水鸟。
8. 清波:清澈的水面。
9. 人侵:在夕阳下劳作的农民。
10. 落照:落日余晖。
11. 去雁:离群的雁。
12. 天际没:消失在天空尽头。
13. 孤云:孤独的云朵。
14. 静中生:安静中显现出生命力。
15. 凭轩:依靠在窗前。
16. 回首:回头看。
17. 楚水吴山:古楚国、吴国境内的山水,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画屏”为喻,描绘出眼前辽阔的江河画卷,风光壮美。同时,从地理环境上看,这一带地处桃塞(即桃花源)与蒲城之间,文化气息浓郁。
颔联:关注点落在自然景观上。河滩边,白鹭在清澈的水波中悠然自得;平原上,夕阳下的农夫正在忙碌地耕种,勾勒出宁静祥和的画面。
颈联:视线由近及远,远方的天际,大雁排成一字形渐渐消失在天际;孤云在蓝天下飘动,显得更加静谧。画面呈现一种深邃的美感。
尾联:诗人在轩窗旁静静地凝望远方,沉浸在这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满怀感慨。而楚水吴山的壮丽风光,则承载了无尽的诗情画意,使诗人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是晚唐诗人韦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昭宗时期(公元895年前后),正是唐朝晚期动荡不安的时期。在创作此诗时,韦庄已经五十岁左右,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有着深刻的感悟。
这个时期的唐朝,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严重,战乱频繁。作为有识之士的韦庄,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直到四十四岁才进士及第,但仕途并不顺利。在此期间,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也亲身体验了民间的疾苦。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盘豆驿水馆后轩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仿佛与世隔绝,远离了尘世的纷扰。然而,这种宁静与和谐又使诗人想起了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不禁心生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