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天童老秋兰 其一

标题包含
谢天童老秋兰 其一
楚畹春曾泛晓光,直留雅艳到虹藏。 山中不把一枝到,世外那闻千佛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光曾在楚国的小花园里泛滥,把雅致的花朵留在了彩虹之下。在深山中看不到一朵花,世俗之外却听闻到了千佛的馨香。
去完善
释义
1. "楚畹":古代楚国之地。这里借指江南地区。 2. "春曾泛晓光":春天的曙光。泛,浮;晓光,早晨的阳光。 3. "直留雅艳到虹藏":一直保留着清雅的花朵直至彩虹消失。直,一直;雅艳,高雅的花朵;虹藏,彩虹消失,这里表示时间推移。 4. "山中不把一枝到":在深山中不采摘一支秋兰。把,持,拿;一,数词,表示数量。 5. "世外那闻千佛香":在尘世之外哪里还能闻到千佛的香气呢?世外,尘世之外;那,疑问词;闻,嗅到;千佛香,形容香气浓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楚畹春曾泛晓光”描绘出春光中兰花芬芳的景象,表现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眷恋之情;“直留雅艳到虹藏”则表达了兰花的品性——从春到秋始终保持清雅的花姿。颔联诗人从反面设想——“山中不把一枝到”,意味着兰花并不贪婪,只在深山幽谷独自盛开;“世外那闻千佛香”则以佛家静修之地——山中的寂静环境映衬出兰花的淡雅之美。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衬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兰花的品格和姿态,流露出诗人的高洁志趣和孤独寂寞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清之,南宋末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这首《谢天童老秋兰 其一》创作于宋末元初,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宋朝灭亡、元朝建立的历史转折期。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郑清之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南宋官员,但面对元朝的入侵,他深感无力回天,于是辞官回乡,过起了隐逸生活。在隐逸期间,他潜心研究文学,创作了大量诗歌,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元朝的不满。 《谢天童老秋兰 其一》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秋兰比喻自己,表达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同时,通过对秋兰的赞美,他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