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秋日即事 其一
雨后鸣湍走碧溪,水声秋意恰相宜。
窥蝉螳臂方衷甲,啄蚓鸡群竞济师。
初月挂簷窗未觉,新凉入牖簟先知。
西风早已催征棹,管领莼鲈入梦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雨水的冲刷,溪流潺潺流淌着绿色的水流,声音与秋天的意境相互映衬。仔细地观察着蝉和它的倒刺翅膀,这些螳螂在准备自己的保护装备;在鸡群中,蚯蚓是它们竞相觅食的美食。月亮才刚刚升起,透过窗户纱还没有察觉到,凉爽的风吹过窗户,床席上已经有了感知。西风吹起,催促着人们离开,回到思念已久的故乡,尽享美味的河鲜。
去完善
释义
1. "雨后鸣湍走碧溪":这里的"鸣湍"指的是雨水汇流形成的湍急水流;"碧溪"指清澈的溪水。整句话意思是:雨后的溪水显得清澈又湍急。
2. "窥蝉螳臂方衷甲":"窥蝉"指观察蝉的情况;"螳臂"在这里指的是螳螂的前腿;"衷甲"是古代对铠甲的一种称谓。整句话意思为:观察着正在披上铠甲准备捕蝉的螳螂。
3. "啄蚓鸡群竞济师":"啄蚓"指捉食蚯蚓的情景;"济师"指聚集起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整句话意思是:鸡群在争夺捉食蚯蚓的机会。
4. "初月挂簷窗未觉":"簷窗"是指屋檐下的窗户;"未觉"是不曾察觉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初升的月亮挂在屋檐下,还未被人察觉。
5. "新凉入牖簟先知":"牖"指窗户;"簟"是古人铺在床上的竹席或草席。整句话意思为:凉爽的空气先让窗户旁的竹席感受到。
6. "西风早已催征棹":"征棹"是指远行的船。整句话意思是:西风吹来,催促远航的船只赶快出发。
7. "管领莼鲈入梦思":"管领"表示掌管、引领;"莼鲈"是对鲈鱼和莼菜的并称,寓意故乡的美食。整句话意思为:因为思念故乡的美食而入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房景象的诗。诗的开头,诗人以雨后的溪水为引子,表现出秋天的清新和活力。随后,诗人通过观察蝉、螳螂、鸡等动物的活动,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争艳。接着,诗人描述了月色渐凉的场景,传达了秋天的清凉和宁静。最后,以西风催舟的画面收尾,流露出诗人渴望乘舟归乡的心情。整首诗既有生动的自然景致,又有浓烈的思乡之情,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房秋日即事》是南宋著名诗人郑清之(1176-1251)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40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一时期,郑清之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退隐山林,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历任地方官吏、京官和枢密使等要职,但因朝廷内部的党派纷争,逐渐失宠。在人生的后半段,他选择了远离权力中心,寄情山水田园,以诗书画为乐。
在《山房秋日即事 其一》这首诗篇中,郑清之通过对山房秋色细致入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正是南宋末年,金兵入侵,民不聊生,文人士大夫纷纷寻求避世隐居的生活方式。郑清之在诗中以悠然自得的心境展现了这一时代的文人精神,传达了他在动荡时局中坚守信念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