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翠光亭

标题包含
翠光亭
千古江山好树新,翠光亭上一伤春。 碧波无尽愁无尽,留与今人复后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江河山川依旧美丽,绿树成荫,翠光亭上的风景也让人感伤春天已去。湖面的绿波无边无际,而忧愁也随之无限蔓延,留给现人和未来的人们一同感叹。
去完善
释义
1. 千古江山:指滕宗谅所处的时代背后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及地理环境。 2. 好树新:春天到来时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 3. 翠光亭:地点名称,位于滕宗谅所在地的一处亭子。 4. 一伤春:作者在春天的时候感到忧伤。 5. 碧波:比喻春水或者江河湖海的水面。 6. 留与今人复后人:将这种无尽的愁绪留给当下的人以及未来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翠光亭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感慨。首句“千古江山好树新”,写景优美,将山水的壮丽和树木的新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而接下来的“翠光亭上一伤春”,却透露出一丝悲伤的情绪。这伤春之情,也许是诗人对季节变换、岁月流逝的感叹,也许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哀愁。 第三句“碧波无尽愁无尽”,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伤情感。碧波荡漾的水面,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延续,而无尽的愁绪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留与今人复后人”,则是诗人的一种达观态度,他认为这些忧愁和快乐都将会留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体会和感受。总的来说,这首诗在优美的景色中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智慧和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光亭位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上,始建于北宋时期。诗人滕宗谅在公元1044年至1048年担任岳州知州期间,曾主持重修岳阳楼,并写下了这首描绘翠光亭的诗篇。 滕宗谅生活在北宋仁宗朝,这一时期的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常以吟诗作画为乐。滕宗谅在当时是颇有影响力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广为人知。在这段时间里,滕宗谅经历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他在官场上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关注民生,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的佳作。 在创作《翠光亭》时,滕宗谅正担任岳州知州。此时的他虽有抱负却遭遇挫折,对官场的不满和无奈在他的诗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 整首诗以翠光亭为中心,描绘了周围的湖光山色,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象。滕宗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亭子的美轮美奂,以及周围环境的美景如画。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在诗的结尾处,滕宗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愿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