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其七十八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崙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树林里有一只奇特的鸟儿,它自称是凤凰。它在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傍晚就栖息在山岗上。它的叫声响彻整个中国,翘首四望无拘无束。正巧遇到了经商的人起程,羽毛和翅膀都被撕碎了。从此一别向西而去,何时能再次飞翔回来?遗憾的是没能身处高位,悲伤的心情令人伤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奇鸟:指凤凰。2.清:指朝廷。3.醴泉:甘美的泉水,这里代指皇家供养。4.九州:古代中国划分为九个州,这里泛指全国各地。5.八荒:八个方向极远的地方,意指天下。6.商风:秋风。7.摧藏:收敛翅膀。8.崑崙:传说中的神山,这里代指遥远的地方。9.怆恨:悲伤遗憾。

去完善
赏析
《咏怀 其七十八》阮籍以“凤凰”为象征,讲述了一位才德出众的人物在世间遭受的困境与悲哀。“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此句寓指这位才子在纷乱世事中难掩才华。他如凤凰般高贵,饮甘露、栖息于高山之上,他的歌声响彻九州大地。然而,当遇上不利的风气(即遇到不善之辈)时,他的羽翼却被折损。诗歌“一去昆崙西,何时复回翔!”象征着这位才子被迫离开了朝廷,再无法翱翔于天地之间。因此诗人感慨不已:只恨他未得到应有的地位,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这才是最令他悲痛的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怀 其七十八》是魏晋时期著名文人阮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263年,即曹魏末年。
在这一年里,阮籍的生活并不平静。一方面,他经历了丧母的悲痛,这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他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当时,曹魏政权日渐衰弱,司马氏逐渐掌握了实权。阮籍虽然不满司马氏的统治,但他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借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阮籍创作了许多抒发自己胸怀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心态。他们忧虑国家的前途,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