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侯校书归上都
后辈传佳句,高流爱美名。青春事贺监,黄卷问张生。
暮雪重裘醉,寒山匹马行。此回将诣阙,几日谏书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后代传承着优美的诗句,高雅之人追求美好的名声。青春的岁月献给了朝廷,打开古籍向张先生请教。傍晚时分,大雪纷飞,披着厚重的皮衣在寒风中沉醉,一个人在寒冷的山路间独行。这次我要来到皇宫,不知几日之后才能完成劝谏的文书。

去完善
释义
1. 夏侯:诗人虚拟人物,指代书香门第;
2. 校书:古代宫廷、官署中的文书人员;
3. 上都:指长安或洛阳,这里应指的是唐代的首都长安;
4. 后辈传佳句:指年轻一代争相传承优秀诗句;
5. 高流:指有声望的名士;
6. 爱美名:追求美好的名声;
7. 青春事贺监:意指年轻人与贺知章等前辈学习;
8. 黄卷:书籍,这里指的是学问;
9. 张生:文人雅士的象征;
10. 暮雪重裘醉:描绘了冬季寒冷的场景;
11. 寒山匹马行:表现出行程的孤独与坚定;
12. 诣阙:抵达皇宫;
13. 谏书:向皇帝进言的奏折;
14. 几日谏书成:用不了几天就能完成一份谏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侯校书归上都的场景。首联赞美了他的文学才华和高尚品质;颔联通过贺监和张生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夏侯校书才华的敬佩;颈联则刻画了他不畏严寒、坚韧前行的形象;尾联则透露他即将面圣,期待他能写出好的谏书。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夏侯校书的敬仰与厚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共同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夏侯校书归上都》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8年左右,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战争使得国家和百姓都陷入了困境。
在这个特殊时期,韩翃的人生际遇也十分坎坷。他曾因为战乱而流亡在外,后来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尚书郎,但他的生活仍然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送夏侯校书归上都》。
这首诗中,韩翃表达了对朋友夏侯校书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战乱时代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切和对友谊的真挚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