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横参楼和老杜韵

标题包含
横参楼和老杜韵
僻懒便幽处,江湖称隠心。 地偏欣改观,楼豁喜初临。 暖日低轻帽,良朋接短襟。 潮声全有韵,帆影半回阴。 翠麓添重色,鲈风出浅林。 屿头烟瘴远,沙觜浪痕深。 寂静云归壑,瓓珊月近参。 人家已鼾睡,渔父尚讴吟。 造化由来久,周回忽见今。 爱他斜日照,颠倒数山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文人陆游的学生。 薛师石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内容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人物、民间风俗等题材。他的作品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僻静的角落里寻找幽思,内心深处的江湖豪情。 地形偏远却焕发了新生,高楼大开眼界。 温暖的阳光下佩戴轻便的帽子,好友相聚亲切如故。 海浪涛声富有韵律,帆船剪影在阳光下闪烁。 翠绿的山麓增添了层次感,鲈鱼吹拂在浅浅的树林中。 岛头烟雾弥漫渐行渐远,沙滩边的浪花痕迹深深。 山谷间的云朵飘散,月亮轻轻挂上参天大树。 人间已经沉睡入梦,而渔者仍在歌唱吟诗。 大自然的恩赐源远流长,四周的景色仿佛在眼前重现。 喜爱那夕阳斜照的时刻,层层叠叠的青山慢慢沉入地平线。
去完善
释义
1. 横参楼:位于浙江金华的一座著名楼阁。 2. 老杜:唐代诗人杜甫。 3. 僻懒:指诗人选择幽静之处隐居。 4. 江湖:此处指江南水乡。 5. 称隠心:表明自己向往隐居生活的意愿。 6. 地偏:指横参楼地理位置较为偏远。 7. 楼豁:开阔的视野。 8. 暖日:温暖的阳光。 9. 良朋:好朋友。 10. 短襟:古代中国的一种服装款式。 11. 潮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12. 帆影:帆船的影子。 13. 翠麓:翠绿的山坡。 14. 鲈风:指秋风。 15. 屿头:岛屿顶端。 16. 烟瘴:烟雾弥漫的环境。 17. 沙觜:沙滩的边缘。 18. 寂静:安静无声的状态。 19. 云归壑:云雾在山谷中聚集。 20. 瓓珊:形容景物美好。 21. 参:指天上的星星。 22. 鼾睡:熟睡的声音。 23. 渔父:捕鱼的人。 24. 讴吟:歌唱。 25. 周回:周围的环境。 26. 爱他:喜欢这种状态。 27. 斜日:夕阳。 28. 数山沈:指众多山峰被夕阳染红。
去完善
赏析
《横参楼和老杜韵》是宋朝诗人薛师石的一首山水诗。诗人以参天的古楼和周围的山光水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隐逸江湖的愉悦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僻懒便幽处,江湖称隐心”,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隐居之心。他选择了一个偏僻、宁静的地方,过着懒散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正符合他隐藏在江湖中的愿望。 颔联“地偏欣改观,楼豁喜初临”,诗人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己所处的偏远之地,他觉得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自己刚刚登上这宽阔的楼阁,心情非常愉悦。 颈联“暖日低轻帽,良朋接短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与友人相聚时的轻松氛围。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诗人摘下帽子,露出轻松的笑脸;他与朋友们亲切交谈,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接下来,诗人用一系列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潮声全有韵,帆影半回阴。翠麓添重色,鲈风出浅林。屿头烟瘴远,沙觜浪痕深。”这些诗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紧接着,诗人又以静谧的氛围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寂静云归壑,阑珊月近参。人家已鼾睡,渔父尚讴吟。”在夜晚,云雾悄然散去,月光映照在山峰上,百姓已经入睡,而渔民还在唱歌。 尾联“造化由来久,周回忽见今。爱他斜日照,颠倒数山沈。”诗人感慨造化神工,周围的美景让他陶醉。他尤其喜欢夕阳斜照时的景象,那些起伏的山峦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师石创作的《横参楼和老杜韵》一诗,是诗人基于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一首诗而作的唱和之作。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正值元军南侵、南宋朝廷岌岌可危之际。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薛师石作为一个士人,他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对此感到无比痛心。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不如意,尽管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在诗歌中,薛师石巧妙地运用了杜甫的原诗韵脚,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他以横参楼的典故,象征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悲欢离合,同时也暗示出自己在面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时的无奈与悲哀。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墨客,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